1.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欧洲亚洲是如何救市的

2.房企传统融资走弱,创新融资猛增

3.政策未松动 多地房贷利率稳中微降

4.梅艳芳生前积极抗癌,为何突然在三个月内梅艳芳丧失了活下去的欲望呢?

5.船舶融资有哪几个方向?

6.楼市末端利好隐现,20城房贷利率下调

7.赵建:让市场主体提升安全感

海外目前房价_海外房产价格冰点

一、国内外形势最终决定发展方向和定位  

常言道“因势利导、因势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就是强调形势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什么样的形势决定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金融危机前30年,在全球经济分工合作形势下,让中国选择了“国际代工”的发展道路,并得到了长足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各国都在寻求救命稻草,连美国、欧洲这样的发达经济体都不得不反思传统的、公认的经济理论,并试图摸索新的经济模式,中国同样也面临激烈的调整。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老思维和旧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的问题,犹如刻舟求剑。  

归根结底一句话:国内外形势和自身状况才最终决定中国的发展道路。  

二、国际形势——国际制裁将长期存在,国外市场大幅萎缩,国际资本跃跃欲试抄底中国  

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加剧,加速了虚拟经济衰退和实体经济的下滑,迫使欧美发达经济体就业和民生遭遇冷冬,也让欧美各国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完整经济体系(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同步发展的经济体系)的重要性。于是,美国率先选择经济转型之路,开始摒弃一直标榜的“少而精”的国际化专业分工的产业模式(即由美国专做设计和知识产权,由发展中国家做实体生产加工),转型发展“全而专”的本土全产业链经济,为此,提出了打造“美国制造”的经济复兴,以发展独立的经济体系,摆脱受制于人(主要是中国)的国外依赖。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进一步提高“自给经济”依存度,大力保护本土制造业。而阻碍欧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的威胁却是欧美用30年时间亲自扶持起来的廉价的“中国制造”。从08年至今,美国和欧洲通过取干预汇率、抬高国际物质价格、反倾销制裁、运作热钱、限制技术出口、军事威胁、领土争议政治化、环保政治化等手段直接或间接抵制和打击中国出口,其目的可谓一箭双雕:一是要为欧美的民族制造业振兴减少竞争,创造发展环境,争取宝贵时间。二是逼中国经济和民生下滑,逼迫中国开放国内市场,这样,欧美就可以依靠他们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更多参与、主导和控制中国市场,赚取更多利益。这种打击将一直持续到欧美形成与虚拟经济同步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和更多抢占中国市场份额为止,我预计持续时间为4~5年。  

更为可怕的情况:一是欧美一旦形成制造业优势后,将进一步形成对全球制造业和核心技术领域的绝对控制,即使中国也同步启动技术升级,但受科技和人才水平限制,未来中国制造业遭挤兑程度还会增加。即便中国另辟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也会因同级竞争、政治矛盾等干扰而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未来中国仍然依靠加工出口贸易为主的发展道路会越来越难。二是国外资金和技术一旦成功大规模进入中国,其经营成本、产品性能、产品价格的优势将冲击中国民族企业(国企、民营),未来国内经济竞争会出现白热化。如果未来中国民族经济质量不好,中国市场将受到巨大掠夺,中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话语权要受到重大挑战。  

三、国内形势——发展不均衡动摇经济基础,国内经济的两难问题凸显,资金和技术成为重展瓶颈  

危机一是多年的单一出口导向,已使中国大部分产业过分集中于高耗能、高耗材的低端出口加工贸易中。当金融危机和欧美的人为打击迫使海外市场萎缩后,中国出口贸易瞬间降至历史冰点,大量的产能过剩和产品过剩无法消化,大批产业链条处于停滞或萎缩状态,很多沿海地区实体企业倒闭、停产或萎靡不前,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危机二是以往旺盛的出口顺差,加剧外汇储备膨胀及人民币流动,疯狂产能透支又诱发能源、原材料、劳务费价格上涨,再加之房地产的畸形炒作、输入性通胀和行政监管缺失,最终导致全国物价飞涨,投机行为泛滥,危害社会稳定。更严重的是,这两方面危机互为因果,彼此循环,进一步加剧危机恶化,导致经济发展和民生拯救呈现两难局面。尽管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30年来积累的经济和社会的系统性危机不会一招得到消除,连带的产业、民生、物价、信贷、能源、环境等不和谐、不稳定问题还要持续。  

四、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内生经济和外资大举并购将成为两大主流内容  

(一)内生经济将是救命稻草,均衡发展将成为发展主题  

中国正处于产能过剩、产能档次低、产能成本高与产能消化市场萎缩、技术创新受限、国际定价权逐渐丧失的矛盾境遇中,资金和技术缺口严重。中国既不能马上扩大市场,也不能立刻创新升级,更不能左右国际贸易价格,所以按照当前形势变化判断,未来5~10年,中国只能也不得不依赖内生经济,逐步减缓出口经济,转身定位国内市场,激活并释放国内消费潜能,依靠国内消费引导中国经济高质量、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借助有条件放开国内市场的契机,合理利用好外资投资,壮大国内实力同时逐步扩张国外市场,最终实现解套和突围。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 2011年12月12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暗示要向这方面调整)。  

转型发展内生经济客观上会倒逼各地和企业逐渐放弃以往外向型加工贸易和出口贸易为主的思路和打法,转变出口盈利模式,重点瞄准全国和本地市场,大展作为。其中,一是各地会真正关注并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和“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重视产业安全,消除发展瓶颈,正确利用好内资和外资,均衡发展当地一、二、三产业,全力依赖内贸税收;二是中国产业(国企、外企、民企)会步入残忍兼并整合期。他们会尽快消化以往过剩产能,转型国内市场,从零开始,整合供应链条,投入科技研发,设计物流网络,布设营销渠道,加紧全国布点布局,同时兼并重组同业产能,最终成为行业龙头。

 12月26日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集团、中交股份、中国兵装集团等五家大型央企与浙江省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这次签约仪式上,几十家央企还与浙江省有关部门、市县,以及各类所有制地方企业,签订合作项目52个,协议投资规模超过2700亿元。这就标志着经济转型序幕的拉开。  

内生经济的主要推手有:  

第一级是直接提供最终消费产品的企业(国企、外企、民企),他们是最迫切、最坚决的群体。从行业分具体包括:一是一直从事国内经济的企业。他们将深化传统产业布局,同时利用品牌和市场优势横向延伸、扩张发展相关产业。二是出口转内销产业。他们将加快产能消化和升级,培育品牌和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三是科研单位。他们会加速市场推介,极力促成科研成果的嫁接、转化和应用。四是市场运营机构。他们将加速搭建遍布全国的销售网店,如批发商城、连锁商场、直营卖场等,与企业以代理、入股、合作、加盟等方式开辟市场。五是物流运输机构。他们将抢先打通遍布全国的物流通道,实现空间布局。  

第二级是。各地将极力发展关系社会民生和经济可持续的关键产业。  

第是基础原材料、能源企业和金融、保险、担保企业。这类企业会随着第一级企业的集聚程度和集聚预期而跟随集聚。包括装备制造、钢铁、化工、农产品、石油、银行、保险公司、租赁机构等。  

(二)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大举并购中国企业  

由于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诱惑、中国对资金和技术的极度渴求、外资经济入侵中国的战略策划,从明年或后年开始,外资将全面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领域(除中国严令禁止的传媒和通信市场等外),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参与、主导、控制程度。当前,所有外资都在观望和等待中国经济的恶化和探底,如果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出现长期恶化苗头,外资将倾巢而动:一是外资会抄底中国企业,大举收购兼并中国企业,整合改造原企业,快速抢占中国市场。二是将直接在中国投资建厂,布局设点,直接抢占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国内市场份额。三是参与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建设。正所谓“福祸相依”,危险也是机遇,外资进入能带来资金和技术,也能逼迫国内企业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物价也能得到有效降低,中国正确利用好本次机遇将对中国带来重展机遇。  

最终,中国会根据供给关系、产业集聚度、经济辐射度、地域交通等因素而自发形成新的经济区划,新型经济区将遍布全国,引领并带动全国经济发展。这种洗牌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这个机遇期也是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的最大的发展机遇。但新型经济区与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等老经济区不同。长三角等经济开发区是重视GDP的单一出口加工经济区,由于出口市场一致和产品同质化,经济区内存在重复建设和激烈竞争,实际收益效率不高;新型经济区是以提高本区域内社会消费和百姓民生的质量和数量为发展目的,其产业门类健全,一、二、三均衡建设,经济和民生同步发展的新兴经济体,由于市场相对独立和固定,新型经济区之间竞争相对很少,更多优势企业不单纯以价格取胜,更多关注并提高综合服务效益和服务质量,因此,内生经济的扩张发展、深度发展的意愿和动力强劲。

摘录于‘环球财经、经济观察’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欧洲亚洲是如何救市的

金融海啸与救市成本

美国众议院终于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但这个方案已不是7000亿美元了,而是加码成了8500亿美元。上星期众议院第一次投票否决了7000亿美元方案后,白宫将此方案作了修改,加码1500亿美元再送到参议院表决,获得大比例通过后再送到众议院表决,所增加的1500亿美元是向老百姓派糖,果然获得了参众两院的支持,因为7000亿美元只是用来购买华尔街的不良资产,老百姓分不到甜头,自然有部分议员不高兴。现在争取到的1500亿美元派糖给选民,议员们就改变了初衷,投票赞成了。布什为什么不早点想到“派糖”的方案,导致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被众议院否决,致使道指狂跌777点。

上周五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通过前,道指回升了300多点,通过后,反而急转直下,收市时下跌了157点,振幅近500点。

大家期待的救市方案获得通过,美国股市反而大跌,这可理解为趁利好消息出货,也可以解释为市场担心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救不了市。

受美股下跌的影响,昨天亚太股市全面下跌且跌幅都很大,恒指跌了879点,跌幅约为5%。众多下跌股市中也包括黄金周之后的内地股市,昨天上证指数跌了5%以上,跌幅超过港股,或许这是继上周周边股市大跌后的补跌。昨天内地股市在救市之后第一次大调整,是在上证指数最低跌至1802点时出手的,大盘很快反弹了近500点,昨天的下跌可看作是正常的调整。

7000亿美元肯定不够,但作用也不小,而且也可以说是对症下药。目前全球金融海啸,归根寻源,是最原始的按揭抵押证券出了事,投资银行将这些按揭抵押证券层层包装,通过杠杆不断放大,终于演变成金融海啸。现在,7000亿美元主要是用来购买这些按揭抵押证券,期望能使市场对这些按揭抵押证券所衍生的产品重树信心。

此外,新方案将银行存款的保险额由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可以避免银行出现挤兑现象。25万美元不是小数目,可以保障绝大多数存户的利益,令这些存户不致一有风吹草动就到银行排队。救市方案通过后,美国财长还得进一步制订收购这些不良资产的方法和价格,这才是关键所在。价格太低,银行只能得到一些残渣;价格太高,7000亿美元肯定不够用。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考验着全球经济,也考验着中国PE的发展。业内人士在日前举行的“PE北京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PE市场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在国际市场不好的时候,可能正是我国PE快速发展的时机,要抓住金融动荡中的机会。

发展方兴未艾

北京PE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产权总裁熊焰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中国市场的高成长吸引了大批外国股权投资基金来中国投资,中国已成为全球股权投资基金增速最快的国家。同时,随着中国民间资本的成长和政策法规环境的不断完善,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也蓬勃发展起来。

推荐阅读

巴菲特自述:我怎么选股,我凭什么选股 三中全会:保市场稳定

独家:中金18大客户华尔街秘密

机构上周做空:净流出68.4亿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中国平安

深发展三季度业绩预增80%

地产龙头前三季齐发病危通知书

4季度是自救的最后机会

北京PE协会副会长、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指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表现出极大兴趣,中国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很多资金以私募股权的方式进入到中国来。PE在中国发展的势头方兴未艾,但基础还很差,中国对私募股权投资有大量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PE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对PE的需求更加旺盛;中国也有很多人对PE行业很有兴趣,但对整个行业还没有经验,PE行业的发展有很大潜力。

在危机中抓住机会

熊焰指出,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华尔街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到欧洲乃至全世界,全球金融产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中国金融行业虽未受到像美国那样直接的冲击,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深入的今天,中国也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能够顺利度过这场金融危机,成为摆在每个PE机构面前无法回避的严肃话题,如何在危机当前经受住考验并抓住机会取得发展,是中国PE行业必须深思与面对的课题。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创投市场的间接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创业投资专门研究机构EZCapital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中国市场已披露3家投资公司募集设立新人民币基金,涉及金额39亿元,相比8月份资本募集情况,9月份募集基金数量和资本金额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直逼今年最低的1月份;并且,本月没有外资背景的基金成立。

北京PE协会副会长、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指出,在未来尤其是经济遇到挑战时,行业整合会越来越多,PE要承担起整合行业价值链的作用。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很不明朗,但中国未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别人的危险恰好是我们的机会,要抓住机会。PE应与企业一起走向海外参与股权收购,把西方核心技术和知识体系引入进来,使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快。

赵令欢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但由于中国仍处于国际化的早期阶段,受到的冲击相对小一些,中国条件比其他国家要好得多,要抓住机会,主动出击。虽然现在PE在国内融资、退出都变得更加困难,但可能正是投资的好机会,“越是经济下行时,企业定价可能更合理,介入的机会反而会出现;而在市场过热时,由于价格较高反而不容易进入。”很多PE可能会受益于此次市场的修正,冷静看待市场的发展。

促进PE发展

田溯宁建议,要抓住机会推进改革,促进PE的发展,“尽快从政策法规上促进PE的发展,外部困难时正是改革的好时机。”推动保险、社保、企业年金成为合格的有限合伙人。

熊焰指出,为了建立股权投资基金内行业自律监管机制,加强业内人士与监管机构的沟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维护行业人士合法权益,加强境内外PE从业者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2008年6月,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正式成立。

而针对业内普遍关心的双重征税问题,北京将出台政策避免对PE双重征税,鼓励和支持PE发展。北京市金融办任雪丹处长表示,北京市发改委、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该政策已准备上报市,应该不会有大的改变。

为促进中国PE行业的发展,为境内外的PE机构搭建起一个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对话平台,北京市金融办、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筹)、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等主办的“PE北京论坛”将于11月9日至11日举办。

房企传统融资走弱,创新融资猛增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再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预示着华尔街最冷的冬天还没有到来,美联储前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认为,影响有以下几点: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 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 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 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2.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3.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主要原因: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下面专门分析);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最为明显;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8000万美元; 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4.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5.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冬天”来临,寄希望于救房市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金融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求纳

政策未松动 多地房贷利率稳中微降

2021开年,房企发债突飞猛进。截至1月13日共有32家房企发债,境外发债86.52亿美元(约和559.42亿远人民币),境内发债175亿元人民币,境外远超境内这是今年新趋势,但利率上则延续了过去的常态。

1月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房地产增速是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增速,央行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管理规则等措施。

虽然长期看从供给侧对房地产行业进行限制已实行多年,融资冰点来临的声音不绝于耳,开发商年年喊穷,但实际上房地产行业尤其是头部公司的融资总量还在增加,只是马太效应加剧中小开发商更难融到钱,行业内资金流向朝着头部靠拢。

2021年房企更有12448亿元债务到期,首次超过万亿元,达到偿债高峰。从政策上看房企债权融资受限,债权融资整体走弱,股权融资爆发性增长。

01

传统渠道债权融资走弱

对于2020年的房企债务结构,同策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40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额为9555.79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8.95%。40家房企的融资总额在2019年为8033.22亿元,2018年为6949.72亿元,2020年融资规模增速都创新高。

从发行结构来看:2020年40家典型房企发行公司债2603.8亿元,同比下滑12.89%;境内银行1907.03亿元,同比增长62.31%;其他债权融资1810.38亿元,同比上涨1.03%;信托966.45亿元,同比上涨1.92%。

这三种融资方式是多年以来开发商资金的主要供给渠道,虽然40家典型房企在境内银行上增长超过60%,虽然没有透露了具体数字,但邹澜在发布会上表示新增房地产占各项比重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2020年的28%。

房地产总量在减少,但头部房企的银行出现大幅度增长,这表示银行集中流向头部公司。

另一方面银保监也对银行房地产相关设置了上限最高不可超过40%,这也收紧了融资供给。

开发商过去冲规模所偏爱信托在今年受到严重调控,导致了增量仅微涨1.92%,曾有前50强开发商表示愿意以15%年化融资,但由于监管收紧在信托渠道这钱也并不好找。

公司债层面上也出现了小幅度下滑,这与证监会审批有关,也代表了对于房地产行业融资的收紧态度。

大体上看债权融资正在收紧,而与之对应的股权融资正在走强。

02

股权融资猛增? 同比涨162.79%

事实上,2020年猛增的是股权融资,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公司的融资主要便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相比的优点是,所获得的资金无须还本付息,但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赢利与增长,这就是用空间换时间。

同策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40家典型房企股权融资1709.23亿元,同比上涨162.79%。

股权融资大体上有四种模式:股权质押、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和私募股权融资。长期以来开发商最喜爱的是股权质押,A股房企大多都存在股权质押,这是相较下较为廉价快捷的融资方式。股权转让在部分房企中也是融资主力,如华夏幸福(600340,股吧)和阳光城(000671,股吧),增资扩股由于对房地产行业的限制,所以并不多见。

私募股权融资由于其难寻踪迹故无法考证,但坊间传闻称不少开发商都在运用,但需要邀请进入,封闭性极高。

在债权融资受到限制后,股权融资开始猛增,2020年下半年起的分拆上市更是异常火热。房地产公司拆分了物业上市也会融到一笔钱来补充现有资金,曾有分析人士表示若当下情况不变开发商会继续拆分其他板块上市,典型的代表就是恒大拆分了汽车、地产、足球上市,以减轻财务负担,未来多元化发展的房企拆分上市是大势所趋。

03

偿债高峰来到“万亿元”关口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将达12448亿元,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关口。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95家房企2021年到期债券7223.81亿元,同比增长22.45%,境内到期债券同比增长5.77%到4188.89亿元,境外到期债券同比增长56.52%到3034.92亿元。

两者数据综合来看,百强房企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融资额度,过去数年的频繁海外发债迎来了兑付巅峰。

自2015年后,房企开始了高周转的常态化,开始密集发行公司债,公司债的发债年限一般为3-5年,自2020年起便迎来偿债期2021年更甚。

另一方面,2016年年底境内债发行受限后,房企发债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发债,2-5年的发债年限是主力,故2020年起也是海外债的偿债高峰。

克而瑞的报告指出随着近几年上市房企的增加和与之伴随而来的借新还旧的持续压力,95家房企2018-2020年发债量上了新一台阶,发债规模均在7000亿元以上,较2015年的发债潮增加了近3000亿元的体量,未来的偿债高峰将会持续。

整体来看,房企偿债及经营压力巨大,未来可能诞生更多的债券违约。

如何面对偿债高峰?有的公司选择了继续大手笔融资,资金越来越向头部房企集中,中国恒大、中南建设(000961,股吧)、金科股份(000656,股吧)、华夏幸福和万科融资规模超500亿元。五家公司中除万科和金科外都是三道红线全中,尤其华夏幸福的资金问题已经引发了债券市场的动荡,万科和金科也是踩线二条并不乐观。

当下看借新还旧是主旋律,头部公司尤其高负债公司再债权融资上有着更旺盛的需求。

数据来源:同策研究院

同策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朝着头部集中,前五家房企融资超过3700亿元,企融资利率来看,融资能力强能拿到低利率的房企性质基本为国企或者央企。

上帝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当下看股权融资的窗口期已经来临,但这样会摊薄地产大佬们手中的股权,如何权衡利弊,才是开发商有史以来最难的选择。

梅艳芳生前积极抗癌,为何突然在三个月内梅艳芳丧失了活下去的欲望呢?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0年6月22日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与上月持平。不过多位市场人士预期,后期LPR报价仍有下降空间,将有助于带动房贷利率的下调。

多份机构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伴随今年上半年多次“降息”,多地银行的房贷利率已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态势。但目前涉房金融政策“房住不炒”基调未有调整。业内人士也表示,在利率下行、多地人才落户配套政策密集发布等因素的助推下,房地产市场显现出复苏迹象,不过受到部分城市疫情防控再度升级的影响,后期走势仍存不确定性。

  LPR连续两月未变

  下行仍有空间

6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与上期持平,基本符合市场此前的预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访时表示,本月MLF招标利率未做下调,与之挂钩的LPR因此也就没做调整。与此同时,目前央行加强打击资金空转套利行为,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更加谨慎。

5月至6月,LPR报价已经连续两次未变。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后期LPR仍存在进一步下行空间。6月17日召开的院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要求加快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为市场主体减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院常务会议政策部署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有助于对市场关于政策收紧的预期给予一定修正。下一阶段,货币金融政策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随着CPI涨幅进一步回落,降准和降息仍有空间和必要,适时适度调降存款基准利率,引导LPR下行,实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成本“双下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考虑到海外疫情对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下半年GDP增速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回归过程中,仍需要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其中对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求并未减弱。“由此我们判断,今年在金融系统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的同时,以宽货币推动宽信用仍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路径,下半年政策性降息、降准过程有望持续推进。”他说。

  多地房贷利率稳中有降

  住房交易活跃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22日发布报告称,从历史数据看,今年上半年LPR已公布了6期,其中在2月份和4月份分别做了下调,体现了降息的政策导向。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今年上半年三次降准的政策带动下,落实降息政策的积极性也在提高。

实际上,多地的房贷利率已呈现稳中有降、温和下行的趋势。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对全国41个重点城市674家银行分支机构房贷利率的监测数据显示,在5月20日至6月18日的数据监测期内,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5.28%,环比下降4个基点;二套房平均利率为5.60%,环比下降3个基点。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表示,一线城市目前房贷利率变化还是比其他城市更稳一些,和LPR变动幅度的同步性更高;其他城市变化差异更大一些,平稳、小幅微调和大幅下降的都有。

“每个银行在LPR基础上的加点基本是一致的。今年以来,LPR在下行,因此房贷利率也在下行。”北京一位房地产中介人士介绍说。

“上半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持续下行,有空间下调房贷利率。”董希淼表示。与此同时,房贷资产一直是相对优质的银行资产,银行也有动力继续积极布局该领域业务。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报告分析称,今年上半年房贷利率的下调有助于减少月供的压力,客观上有助于激活部分观望的购房需求。其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上半月,其重点监测的13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为41663套,较2019年同期增长19.5%,创2016年10月以来的新高。

“预计下半年LPR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这有助于带动房贷利率的下调。结合新盘供应增加、房企积极降价促销等因素,住房交易有望进一步活跃。”该报告称。

楼市现回暖迹象

  “房住不炒”基调不变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今年第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受疫情影响降到冰点,但目前市场已经显现出持续复苏的态势。住房交易量的大幅回暖就是例证之一。

“房地产市场的小阳春已经出现。”中原地产市场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除了房贷利率的稳中趋降之外,多地最近密集发布人才落户配套政策也是助推房地产市场复苏的重要原因。

南昌市6月22日发布《关于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落户有奖励、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购房有实惠等多项措施。6月20日,浙江省义乌市也进一步调整人才政策,指出取消户籍要求、调整在义乌工作(社保缴纳)满2年以上要求及调整按揭首付款比例要求。

“累计来看,截至6月中旬,我国已有超过百城发布吸引人才的新政。在人才配套政策中,放松落户、给予购房补贴等成为各地吸引人才主要手段。”张大伟说。他认为,信贷政策与人才政策微调将对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不过,部分城市疫情防控再度升级或给后期楼市走势带来不确定性。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预计,随着疫情防控再度升级,6月市场需求将延缓释放,各城市价格上涨动力或有所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动性合理充裕、房贷利率有望继续下行的情况下,房地产调控仍将坚守“房住不炒”的定位。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0)》指出,下一步,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坚持因城施策,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完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船舶融资有哪几个方向?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外涌现出了大批风华绝代的女艺人,但是在这些女艺人当中,只有梅艳芳被称为海外的女儿。她的长相不算很惊艳,但却是所有人心中的女神。

?

她的一生代表作无数,不仅是歌坛天后,还是影界皇后,最终却因为癌症去世。梅艳芳生前积极抗癌,可是在短短三个月中,却失去了活下去的欲望,以梅艳芳乐观豪爽的性格,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让她丧失求生意志呢?

?

海外的女儿梅艳芳

梅艳芳的一生可谓一个,从小在母亲经营的歌舞团当中维持生计,四岁半上台表演,小小年纪就开始帮母亲赚钱,维持家用。

1982年,凭借《风的季节》拿到海外新秀歌唱大赛冠军,从此便开始了音乐征程。1983年还是一个新人的梅艳芳推出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二张唱片《赤色梅艳芳》,便突破了五白金销量。

?

1985年推出唱片《梅艳芳》,拿奖拿到手软,同年,梅艳芳在海外红馆举行个人演唱会,连开15场,常常爆满,打破了海外歌手首次个唱的记录。

她连续五年拿到海外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她还创下了在海外红馆连开28场演唱会的记录。

?

梅艳芳在影坛取得的地位同样令人瞩目,1987年的《胭脂扣》,直接让梅艳芳成为四料影后,她所扮演的如花也成为留名影史的经典人物。

除此之外,梅艳芳扮演的经典影片无数,《川岛芳子》《审死官》《东方三侠》《半生缘》等等。在她去世多年之后,还被评选为中国**百年百位优秀演员。由梅艳芳创下的海外票房数据,在她去世多年之后,依旧未能打破。

?

生前积极抗癌,去世前却意志消沉

梅艳芳是一个性格无比豪爽的人,她一生珍惜朋友,交游广阔,是海外圈公认的大姐大。在梅艳芳得知自己患癌的时候,还特意召开记者发布会,态度坚定地对记者说,“这个病我一定可以打得倒。”让人觉得梅艳芳对自己的病情是非常积极乐观的。

?

可是在2003年,梅艳芳举行的经典演唱会上。梅艳芳穿着一袭婚纱的内心独白,却和她之前的积极态度大相径庭。

她说“最近几个月发生了很多事情,突然觉得人生无常,我失去了很多朋友,很失落,很尴尬,我问自己还会不会继续活下去!”从这些话语当中,我们也感觉到了梅艳芳的无奈与绝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梅艳芳在三个月之内变化如此之大呢?

?

情感上的伤害

梅艳芳和日本明星近藤真彦曾经有过一段跨国恋情,当年梅艳芳去日本做宣传,认识了近藤真彦,这可是日本有名的渣男,而这个男人伤害了她一辈子。

二人确立关系之后,梅艳芳回到海外,近藤真彦留在日本,聚少离多的跨国恋情,让二人之间的感情一直不稳定。

?

也是到了后来才发现,近藤真彦一直和日本最红的女明星中森明莱保持着恋情。当时近藤真彦一直向梅艳芳隐瞒恋爱的事实,直到梅艳芳自己发现,可这时候的梅艳芳却已经离不开近藤真彦了。在这段三角关系当中,不断反复纠缠,让骄傲的梅艳芳痛苦不堪,后来梅艳芳再也无法忍受,断然和近藤真彦分手。

?

可分手之后的梅艳芳仍旧忘不了近藤,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还是忍痛去往日本。梅艳芳去世之后,她最好的朋友在书里说过,梅艳芳这辈子最爱的都是近藤真彦。

?

感情上的起起伏伏,让梅艳芳吃尽了苦头。除了近藤真彦之外,梅艳芳和刘德华,张国荣等都曾经传过绯闻,但是到最后真正在一起的感情却几乎都没有。

梅艳芳的一生都渴望能够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到最后却只能穿着婚纱嫁给舞台。

?

原生家庭的伤害

的人一生都会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哪怕后来的梅艳芳成了海外圈的大姐大,她也依旧是那个小时候吃不到冰淇淋的女孩。

?

梅艳芳从小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之中,梅艳芳四岁的时候就被母亲逼着登台演出。梅艳芳和姐姐辗转在各大舞台表演,赚到的钱却全都要上交给母亲。母亲会给哥哥买新衣服买冰激凌吃,梅艳芳和姐姐却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

?

梅艳芳小的时候特别希望能够要一双新的舞鞋,她攒了整整半年的钱,好不容易攒够了,却被母亲无情的夺走了。

从小被哥哥欺负的时候,母亲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样的家庭当中,梅艳芳堵着气,拼尽全力在事业上打拼,终于成了顶级女星。

?

可她仍然会被家庭所拖累,懒惰的哥哥好赌成性,好吃懒做的母亲无休止地从她身上榨取财富去支援哥哥。甚至于在梅艳芳生病时期,也只想着梅艳芳的遗产,从来不曾关心过梅艳芳。

?

在梅艳芳重病时期,梅艳芳的母亲从不曾在医院当中照顾过一天,甚至还曾经说过让梅艳芳放弃治疗,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她这种话。

有这样的母亲,这样冷漠的家庭,让梅艳芳在生命弥留之际都无法得到家庭的关心,梅艳芳又怎么会不心灰意冷呢。

?

就算被母亲如此对待,梅艳芳依旧很好地安顿了母亲的晚年。不仅为母亲和哥哥买了房子,而且还成立了信托基金,让母亲按月领取养老金。

可梅艳芳的母亲却贪得无厌,想要一次性领取完,甚至为了钱拍卖梅艳芳生前曾经穿过的衣服,这样吸血鬼一般的原生家庭,可想而知梅艳芳有着怎样的童年。

?

张国荣的去世

梅艳芳和张国荣一直都是圈内好友,更是灵魂伴侣,梅艳芳曾经说过,“40岁的时候我还没嫁出去,你能娶我吗?”2002年的时候,梅艳芳就曾经和张国荣讲过自己的病情,可那个时候张国荣已经自身难保。

张国荣有非常严重的抑郁症,在梅艳芳的告别演唱会上,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到场。在梅艳芳的认知当中,自己一定会在张国荣之前去世,可没想到两个月之后,张国荣决绝地自杀。

?

得知张国荣去世的消息,梅艳芳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在张国荣的葬礼上,梅艳芳已经是形销骨立。

?

在梅艳芳弥留之际,遭遇了感情的背叛,亲人的冷漠,好友的去世。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别人只记得她一生风光无限,可她一生都是一个渴望家庭与被爱的女人。

楼市末端利好隐现,20城房贷利率下调

有以下五种:

1、银行。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按资金性质,分为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和专项三类。

2、股票筹资。股票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等特点,因而筹资风险较小。股票市场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3、债券融资。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4、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通过融资与融物的结合,兼具金融与贸易的双重职能,对提高企业的筹资融资效益,推动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5、海外融资。企业可供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商业银行、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海外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的债券、股票融资业务。

扩展资料:

资途径

1、银行

需要融资的时候您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银行,银行被誉为创业融资的“蓄水池”,由于银行财力雄 厚,而且大多具有背景,因此很有“群众基础”。

2、融资平台

由于从银行融资存在一定难度,第三方的融资平台是融资者的不错选择,比如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融资平台 投融界 提供了比较专业的投融资信息服务。

3、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结算方式日趋电子化,这种电子货币不但时尚,而且对于从事经营的人来讲,在急需周转的时候,通过取得一定的资金也是可行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融资

赵建:让市场主体提升安全感

“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在10月20日举行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院副总理刘鹤称。事关地产行业的“钱袋子”,此言一出,备受关注。

2021年二季度以来,因住房信贷环境收紧,二手房市场率先降温,并在下半年逐步传导至新房和土地市场。楼市降速、房企缺钱、土拍寒流,房地产行业充斥着迷惘与波折。值此之际,官方密集释放稳定信号,是否代表房地产资金面有望改善?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10月以来,在极为反映信贷环境的房贷利率端,市场温度正悄然变化。据贝壳研究院最新监测数据,10月90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10月房贷利率回调,是年内首次出现环比下降。

该研究院认为,市场末端的微小变化,代表着信贷环境有所改善,9月底以来央行多次释放积极信号,预计四季度住房信贷的投放将回归“平稳有序”。

不过,当前楼市极速降温,背后原因较为复杂:三四线楼市需求提前透支、“房住不炒”下地产周期被抹平。房地产业内普遍认为,“大放松”式地刺激市场,已经不再现实。今年9月,楼市的降温速度,甚至超过14年市场下行期的跌幅。

房贷利率松绑信号

楼市末端,正在起一些细微的变化。

10月20日,贝壳研究院发布报告称,10月份20个城市房贷利率出现下调,其中14城首套利率下降,14城二套房贷利率下降,重合的9城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均下调。整体来看,90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73%,二套利率为5.99%,均较上月下调1个基点。

从下调城市名单看,除了广州、深圳外,大多为三四线城市。具体而言,10月份首套房贷利率下调幅度居前的为:洛阳、湖州、广州、中山、襄阳、达州、无锡、泰安、吉林、深圳、北海、唐山、漳州、绵阳。其中,洛阳首套房贷利率较上月下调25个基点。

广州是近期房贷利率风波中的“焦点”。早在十月初,便有市场消息显示,广州部分银行确实出现房贷利率下调的迹象,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广州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房贷利率已经较过往有所下降,如今在报告数据中得到证实。

在放款周期方面,10月90城房贷平均放款周期为74天,较上月有所延长。报告称,这主要因放款动作与利率调整存在时差,10月银行发放的多为前几个月签约的单子。从局部城市看,上海、芜湖、南宁、烟台、郑州等城市放款周期较9月有所缩短。

有上海地区的房产中介表示,最近银行放款确实变快了一点,郑州也有购房者反映类似情况。

“央行于9月底的三季度例会针对房地产市场定调,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0月部分城市银行下调房贷利率则是对‘两个维护’的具体践行,住房市场信贷环境有所改善。”贝壳研究院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房贷利率微调的苗头出现,但多地利率水平仍居于高位。譬如,河南的新乡、许昌、开封,这三个城市的主流首套房贷利率均高达6.37%,高居90城之首;二手主流利率方面,开封、新乡更是高达6.86%,惠州也达6.80%。

市场基本面还未“触底”

信贷政策走向,对楼市的体感温度至关重要。

今年三季度以来,银行放款难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出现,尤其是华东、华南等热点城市,楼市房贷排队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楼市成交。从放款周期看,普遍都在3个月以上,部分城市甚至需要6个月以上,导致全国楼市二手房交易极大降温。

二手房市场降温,逐步传导至新房和土地市场;新房和土地市场降温,又进一步减弱二手房市场预期。种种因素下,楼市迎来一个极为惨烈的“铜九”。

亿翰智库表示,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54亿平米,同比增长11.40%,增速较1~8月收窄5.1个百分点;9月单月销售面积1.25亿平米,同比下降15.6%。“金九”销售面积跌幅,为近7年来最大,甚至超过14年市场下行期的市场跌幅。

二手房方面,市场更是进入全局性“冰点”。据亿翰智库,除郑州市场略有回暖外,其余监测城市成交面积同比均下滑;北京同比和环别跌27.94%和21.90%,上海和深圳同别下滑62.16%和78.33%,深圳更是创下2020年2月以来的新低。

“目前的话,放款还是比较慢,审核材料严格,没有任何银行可以承诺时效。”有北京房产中介表示,购房者都是在排队,大家都在等明年第一波放贷。此外,受学区房政策预期的影响,近期西城区、海淀区二手房成交量下滑都比较明显。

宁波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现在购房者已经“麻木”了,利率高低其实已经对市场没有太大影响,不像以前说利率8折9折,就可以给楼市打鸡血。“真正成交的都没几套,有些成交还是业主自己在倒房票,真正的二手房交易极少。”

在惠州,整体房贷仍然呈现出银行额度紧张、利率高、审核要求严格、房贷周期延长的状况。据惠州中原地产调研,目前放贷时间普遍维持3~6个月,与六月份相比,放款时间依然较长。二手房办理难度明显加大,信贷依然没有放松。

在贝壳研究院看来,近期楼市出现大幅调整,系受去年低基数、以及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截至今年6月,全国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了14个月,这期间有投资投机需求、也有刚需提前入场,现在的回调是把这部分“水”挤掉了。

中国证券则认为,目前基本面还未触底,四季度销售下行将继续加快。“行业销售拐点在7月就已经确立,开始进入负增长区间,但基本面还未触底,政策层面已是底部,未来若基本面加速恶化,则政策维稳预期将进一步加强。”

官方发声释放稳定信号

房地产行业低温蔓延、地方“救市”频频博弈,下一步政策怎么走?信贷层面会迎来实质性改善吗?近期,官方频频发声,释放积极稳定的信号。

在10月20日举行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院副总理刘鹤表示,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对于房地产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过度收缩的行为逐步得以矫正,融资行为和金融市场价格正逐步恢复正常。

10月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也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个人住房投放受到一些约束,房价上涨速度得到抑制。房价回稳后,这些城市房贷供需关系也将回归正常。

中国证券认为,从近期中央和地方的表态看,信贷最紧的时刻已经过去,央行层面可期待按揭和房企信贷的放松。目前,政策导向已由“紧”转向“稳”,销售大降温趋势下政策托底意图初现,当下可运用的政策工具较多,但“大放水”式放松难再现。

华西证券也表示,目前多数银行尚未到达个人按揭占比红线、还有部分银行压降过快,给按揭加快加大投放,留有一定的政策空间。若2021年四季度按揭的投放加速,有望缓解房企目前较为紧张的资金面,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其测算,54家样本银行2021H1理论压降规模为1778亿元,实际上个人住房压降规模为7173亿元,大幅大于线性设下所需压降规模。未触红线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个人按揭占比也有所下降。

“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商品房销售剧烈下滑,房企资金紧张,房企海外债违约密集,与房地产信贷紧缩关系至关密切。”中指研究院称,而从监管层近期表述看,过紧的房地产信贷政策有望纠偏,房地产信贷投放将会加速。

作者赵建,西泽研究院院长、教授。本文为西泽研究院发表的第604篇原创文章,赵建教授的第560篇原创文章。

美元强硬加息,全球货币退潮,叠加衰退与危机预期,当下的大类资产市场中,似乎除了美元自己,具有安全感的资产越来越少。大家都在减仓或空仓,等待一场更大的风暴。这与两年前全球货币泄洪万物暴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回头来看,在大危机面前,从来没有什么“这一次不一样”——音乐响起时万物暴涨、众生疯狂,音乐结束时万物肃杀、一地鸡毛。不一样的是音乐的节奏,以及偷偷拿走酒杯的那个人,越来越狡黠,总是让人相信“这一次不一样”。如果说过去的音乐是高亢的交响乐(次贷危机),那么这一场音乐会则是疯狂的重金属摇滚——开始是疯狂的放水,现在是疯狂的加息。大起大落的波浪中,风险资产如同滚刀肉,投资者被折磨的死去活来。

而在国内,“三重压力”虽然有所缓和,但反复发作的奥密克戎,阴云密布的地缘冲突,让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不敢消费,尤其是不敢购买大件耐用品;不敢投资,尤其是不敢进行长期的创新类投资;甚至不敢结婚生子,怕疫情风险和高昂的成本......中国正经历近半个世纪最大的人口增长压力挑战。这些反应显然有点过度担忧了,但是时局普遍如此,那就需要从客观环境上找原因。

现代经济是基于预期取的决策和行为,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人们之所以敢花钱,是因为对未来的收入增长和基本的社会保障有信心。过去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是财产,主要是房地产。家庭和个人需要大额现金的时候,可以卖掉变现以解燃眉之急。但是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房地产不仅不再是资产保障,还是现金流的包袱——一方面房价停滞、成交冰点,无法及时变现,正常的房产一旦断供,就成为劣等的法拍房;另一方面还要每月拿出一半的收入来还房贷。房地产事关千家万户,这层保障没有了,社会当然会严重缺乏安全感。

经济下行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信心分层次,最基本的层次是有安全感。对一个经济主体来说,安全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收入来源的安全感,一般来说是就业,以及工资薪酬上涨能跟上通货膨胀。其次是财产性收入,存款、理财、住房、股票、基金等,利息和租金以及价格有一个平稳上涨的预期。如果房价和股价长期熊市,老百姓(603883)投资赚不来钱,缺乏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那么就没有收入来源的安全感。

财产产权的安全感,要有成熟的立法和司法保护体系,不能总是用一些“暂行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来替代法律体系;有恒产者有恒心,坚决维护私人财产不可侵犯,给社会财富以牢固的安全感,否则会出现极度不稳定和财富外流。财产安全感,是现代经济的基础,也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没有有保障的个人和家庭以及企业财产,何来富裕?何来共同富裕?

营商环境的安全感,如何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前提也是要有安全感。对国企来说,要从激励约束机制上,从制度上保护“李云龙”式的有能力又有个性的干部,巡视监察要有边界,不要负激励和逆向选择,不能出现“能干的不如躺平的”、“少干少犯错、不干不犯错”的局面,让干部能上能下,激发行政管理队伍的干劲;对民企来说,要做实法律保护,保障民营企业私人产权不可侵犯,减少各种不符合中央精神要求的政策冲击和乱作为。第三,对外企来说,要遵守国际规则,对接国际法律与会计标准,加快打通国内外的往来政策,降低外商外企来华实地访问、交流、调研的成本。现在很多海外企业,由于海外高管人员来往国内外阻碍较大,外资企业的日常经营受到较大的影响,企业外迁的意愿越来越强。这个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

社会保障的安全感,对国家最后兜底的信心,当个人和家庭发生失业、大病等人生重大事故时,仍然可以平稳的度过并东山再起,不至于发生极度贫困的悲剧。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相对于现代社会保障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来说,应该做得更好。中国在2021年消除了绝对贫困,并开始走在共同富裕的大路上,更要重视国家作为“最后慈善家”的兜底功能。

因此,7月底政治局会议高层提出了“发展要安全”的理念,这可能是第一次将安全要素放到发展观的内涵中。以前是和谐发展观,现在是安全发展观。什么地方要求“安全生产”?是生产危险品、容易引发事故的工厂里。现在将安全发展作为普遍的要求提出,可见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面临着多少前所未有的复杂严峻挑战。安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当前很多问题触碰到了底线,底线思维实际上也就是个安全思维。然而中央一直强调发展要安全,但另一方面经济主体的安全感却越来越差,这其中发生了什么问题,需要直面问题、实事求是、科学研判、统筹解决,需要强化形成长期稳定预期的法治建设,需要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当前这种局面也不是中国特有的,现在国际上哪个国家不难?欧美是前所未有的大通胀,同时美国面临着加息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欧洲陷入“捍卫价值观”与控制物价飞涨的矛盾中俄乌现在陷入战火,南美、中东,以及一些新兴国家通胀在60—80%,几个国土面积小,人口数量少的国家,由于各方面都依赖外部,在重大的冲击面前濒临破产。全世界这个动荡的局面,让每一个人都没有安全感。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现在,已经依靠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创造了“中国奇迹”,进入比较发达的后发展时代。后发展时代是一个经济体从高速飞翔的状态,转入社会、生态、政治等平衡发展的软着陆过程,势必是水流湍急、险象环生。国内是“中等收入陷阱”,国外是“修昔底德陷阱”,在国家道路的选择中,一定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治大国如烹小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这一百多年,就是这样爬坡过坎过来的,也是一次次从坑中爬出来的。只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断自我改革、对外开放,中国经济会发挥出今非昔比的大国规模优势,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法治”是最能给经济主体安全感的机制设计,也是最能保住改革开放成果的制度基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西泽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