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房产网海外房产网址_英国房产网海外房产官网
1.购买英国房产需要交哪些税费
2.海外置业常见四大“坑” 买房一定要注意
3.英国房产与中国房产有哪些不同
4.中国人可以在英国买房吗
5.记者揭露海外买房陷阱 支招避开四大坑
相比股票、期货、国际汇率等投资形式,海外置业“玩法”相对要简单许多,而且海外房产拥有一些“独有特点”,让它相比国内房产投资更有优势。
房屋产权
中国房子的产权一般为40年、50年、70年,而购买海外房产,购房者一般享有至少90年的产权,大多数都是永久产权。
首付
中国房产首付占全款的比例至少在35%(实际占比50%左右),而海外房产首付金额一般占全款的比例为5%-50%之间。
国内一般自买家签订房产合同后,就要开始履行还贷的义务,而海外购房在现房交割后才开始还贷。
法律保障
在中国,购房者自行就可以购买房产,一般不会自带律师。而在海外,购买房产则需要律师的全程介入,保障买家的权利和规避掉了很多风险。
租金回报
国内房产的租金回报在0.7%-3%之间,海外房产的租金回报一般在2.5%-10%之间。
得房率
国内房产说的都是建筑面积,大多数还都是毛坯房,海外房产说的室内使用面积,且交房标准都是精装修,有的还带家具包。
房屋类型
中国大型城市人口密度大,普通人一般都是住公寓,只有非常顶尖的高净值家庭才能住得起别墅。而在国外,尤其是像美国这种地广人稀的地区,大部分家庭都有两个以上孩子,因此住别墅较为常见。
房屋装修
国内交房都是毛坯房,而国外一般是精装修好的,只有桌椅、床、柜子这类移动型的家具需要购房者自行购买,其他都由开发商配置完备。
分布
国外相对较为均匀,而国内大部分优秀的医疗、教育、文化都集中于一线城市。海外投资房产能满足多样需求
购买英国房产需要交哪些税费
1、美国
居外网发现,今年上半年,意大利和德国已不再是中国购房者关注的主要国家。
“意大利真是诸事不顺,”泰勒说,“虽然这里的生活方式令人向往、城市优美且房价低廉,但还是掉出了前十。在意大利看房的中国人比去年多了,但由于经济低迷且缺乏有吸引力的新
2、澳大利亚
作为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之一的澳大利亚,仍是中国人海外置业的热点地区之一。
3、加拿大
和加州一样,因就在太平洋(601099,股吧)对岸,以及与中国商务关系的日渐紧密,加拿大汇聚了不少人气。温哥华自然是最佳之选,不过泰勒说,中国购房者也开始在多伦多购买投资性房地产。
4、英国
今年上半年,英国和加拿大对调了排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失去了吸引力。中国投资者热衷于国际知名城市。泰勒说,“我相信,到2016年,中国购房者将超越新加坡,成为伦敦最大的海外购房团。”而越来越多的中国购房者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伦敦以外的小市场,比如纽卡斯尔和曼彻斯特。在伦敦,汇聚中国购房者最多的三大社区是布伦特福德、贝尔塞公园和温布尔登。
5、新西兰
今年新西兰人气暴涨。去年,它排名第十。泰勒说,“中国人对新西兰的兴趣日渐浓厚。”当地的行业数据显示,中国购房者占该国所有外国购房者的25%。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称,在美国,这个比例为17%。
6、泰国
虽然泰国政局不稳,但仍在今年上升了两个名次。芭堤雅度村是中国投资者的首选地。泰勒说,“这种浓厚的兴趣说明,在‘家门口’购买度屋的渴望盖 过了对泰国政局的短期担忧。”考虑到中国有望在三年内成为泰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投资者在泰国的房产交易的增长与两国贸易关系的增进并驾齐驱。泰勒指 出,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等东盟(ASEAN)国家的贸易协定意味着,一位在泰国拥有一处度屋和一间工厂的中国企业家,所面对的将是一个5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
7、新加坡
新加坡在今年的榜单中下滑了两个名次,原因是,该国新出台了限制海外买家购房的措施,尤其是针对中国投资者。
8、葡萄牙
葡萄牙首次上榜,主要是因为该国出台了一项新的投资者移民签证政策,其中80%的申请者为中国人。国外投资者花50万欧元在当地购房,便可获得在葡萄牙居住、去欧盟国家旅行的权利,六年后可申请葡萄牙国籍。这为那些商务人士和学生等开启了方便之门,泰勒说。
9、西班牙
西班牙在去年上半年的排名也是第九。只要在伊比沙岛度过一周,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10、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首次上榜。居外网联席CEO安德鲁·泰勒(Andrew Taylor)说,“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购房者的动向,只需要关注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项目所在地即可。”随着中国开发商碧桂园和广州(楼盘)富力将房地产资产组合拓展到马来西亚,中国购房者也纷纷涌入该国。和加州一样,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绿地控股(600606,股吧)集团正投资逾32.5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设两个多用途住宅项目。产品,增势远不及那些上榜国家。”
海外置业常见四大“坑” 买房一定要注意
购买英国房产需要交的税费:
印花税(SDLT & LBTT)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设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
海外投资者在英国购买房产,成交后必须缴纳印花税才能获得认可。这项税在苏格兰之外的地区被称为印花税(Stamp Duty Land Tax,SDLT),而在苏格兰被称为土地及建筑物交易税(Land and Building Transaction Tax,LBTT)。
SDLT和LBTT二者都是累进税制,也就是说不会以同样的税率对房价的全部征收费用,而是对超出每个区间的溢价征收的费用。这样,跨入另一个税率区间也不会让税费产生太大的波动。但二者的税率和区间都不同,而且SDLT对海外公司购买英国住宅的税率更高。
另外,以离岸公司(Enveloped Dwellings,即非英国的公司)购买的房产,如果房价在50万英镑以上,则需缴纳15%的印花税。由于这种方式持有的房产私密性较好且不涉及遗产税,因此有很多高净值人士用这种方式。
因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2016年4月,英国印花税新政实施。在英国购买房产,成交时必须向税务局缴纳印花税,买卖交易才能最终获认可。根据2016年4月英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税率,印花税的具体征收标准如下:
1. 购买价值低于12.5万英镑(含12.5万)的物业,不需要缴纳印花税,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则需要缴纳3%的印花税;
2. 购买物业总价值在125,001-250,000英镑的,印花税税率为2%,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则需要缴纳5%的印花税;
3. 购买总价值在250,001-925,000英镑之间的房产,印花税为5%,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则需要缴纳8%的印花税;
4. 购买总价值在925,001英镑-1500万英英镑之间的房产,印花税为10%,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则需要缴纳13%的印花税;
5. 购买物业总价值在1500万以上英镑的,印花税税率为12%,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则需要缴纳15%的印花税。
从2016年4月开始,购房出租项目和第二套住房的购买者将会多缴纳3%的印花税。当前英国购房出租项目的平均房价为184,000英镑,按照这个价格,目前投资者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为1,180英镑,但明年4月新政策实施后则需要缴纳5,500镑的印花税,整整增加了4,320镑!
英国房产与中国房产有哪些不同
随着国内楼市调控不断收紧,以及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心,越来越多的国人将目光投向海外房产市场。据胡润研究院与万国置地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高净值客户海外置业展望》指出,有接近一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将海外房地产投资作为最主要的目标。
不过,海外置业真的像多数广告中宣传的那样轻松简单、安全可靠吗?如果你是首次去海外买房的小白客户,那下面这四个在海外买房时常见的“陷阱”,你一定要注意了!
陷阱1:买房送移民?
在海外置业的人群中,不少购房者是受到移民需求所驱动,他们希望购买房产以后则能获得外国居留的资格,也就是所谓的绿卡。
在国内的个别城市有买房以后可以申请当地户口的政策,这对于购房者来说是一个比较具有吸引力的重要信息。在大量房产及移民中介的渲染下,很多购房者认为这一政策在国外同样适用。但事实上,基本上所有西方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澳洲、加拿大、英国等都不存在买房移民的政策。
南欧部分国家如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为缓解经济低迷状况,推出了吸引海外投资的移民政策。但此类项目移民也有一定的门槛要求,并不只是简单的买了房子就能马上移民,因此买家在买房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当地的移民政策。
真实案例
丁先生最近通过某中介机构,花500多万元人民币,在西班牙购买了一套房产,以为买了房子就可以加入西班牙国籍,“一只脚踏入欧洲”,以后孩子在国外读书的选择更多了。但专业置业机构告诉他,要想拿到永久居留权或者入籍,一定要在当地居住,永久居留要连续5年每年住满半年,而入籍要连续住满10年。
陷阱2:买了学区房就能上名校?
在国内买房时,父母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会考虑去名校周边买学区房,但学区房在国外却并不适用。
海外不少国家的学校都有公私之分,一般只有公立的中小学才跟“学区”有关,私立学校的入学与学区无关。
在美国,公立学校虽然也是实行"就近入学"的方式,但是入学条件并不与购房落户挂钩,即使家长在学区内没有房产也不要紧,租住学区的房子也能办理入学。一条街,这一边的房子在学区之内、另一边在学区之外,两边的价格能够差出一倍,如果对当地情况不了解,也很容易上当受骗。
陷阱3:购房合同到底该怎么签?
购房合同作为在海外购房的一种合理性的产权证明,任何投资者在海外购置房产,都需签订相关的购房合同。不过由于对海外房产市场、法律的不了解、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等,不少的投资者在海外购房的过程中,还是遭遇了不少的购房合同,伤害了自身的利益。
如果你是一个海外购房的初级投资者,则最好先咨询房产律师,记下重点要注意的事项,或者聘请房产律师辅导签订合同,这样买房才保险。
海外房产的购房合同基本都是全英版本,所以买房前一定要求律师将合同中所有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作以详细说明,同时交代好买家和卖家的权利和义务,让买家对整个交易过程都了如指掌。
律师在审核购房合同的同时会调查交易房屋的产权状况,看看房屋是否有抵押、债务等产权问题。如果有产权问题会询问买家是否知晓,有任何问题买家是不知情的,买家有权利终止合同。因此,调查房屋和物业的产权状况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陷阱4:额外费用真不少买房预算到底要多少?
在海外买房涉及很多杂费,不过,有的房产中介会刻意向客户隐去这些费用不说,给客户造成房子很便宜的印象。比如在美国买房,除了请中介,还必须请律师,光律师的各项收费加起来就有好几千美元。另外,美国当地征收的税务服务费、税等加起来又是两三千美元。有统计称,在美国买房,购房者需缴纳一次性的房产交易税、律师费、产权保险费、房屋估价费、房屋检查费和登记费等,一般累计占房价的3%至5%。
真实案例
白领汐**为了在美国买房“破了点小财”。此前,她花了很长时间去了解美国房产市场,又向相熟的房产业内人士咨询相关信息。在对自己的财务情况做了评估后,她支付了100万元当作首付,购买一套美国房产。可是她没想到,整个交易过程完成,她竟额外付了近10万元。
对此,某中介机构负责人揭开了谜底:一般来说,在美国买一套房产,要付给中介2万元至3万元看房保证金、3.3万元差旅费、看楼诚意金2.5万元至5万元(若一家大小前往,则可高达10万元),机票和酒店费用另计。再加上必要的律师费、验房费、税费等,房价之外的额外费用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8-03-12,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中国人可以在英国买房吗
一、房屋产权方面
在中国,土地是国家所有的,买房屋买的只是房屋土地的70年使用权(也有30年产权的)。而在英国,买家买了房屋之后,就拥有了房屋土地的性产权和使用权。
第二、新房和二手房
与国内不同的是英国房市上95%以上都是旧房,新建的房子占少数。英国当地人买新房来住的几乎是零。可能会买新房用于出租,但自己住的非常少。在英国越老的房子越值钱。
第三、和使用实用面积计价
就英国物业来说,所有房产均为交房,厨卫家电配齐,而中国交房标准是毛坯房;英国购房报价均以实用面积计算,而中国是以建筑面积计算。
第四、建筑特色
英国的房子基本上每个房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相对来说选择性比国内高了很多。使某个小镇既破又不发达,也会有过百万英镑以上非常高档的房子。
记者揭露海外买房陷阱 支招避开四大坑
1.海外华人在英国买房用不用出示相关文件证明财产来源?
这是必要的。英国房地产开发商坦言在英国,所有的执照律师都必须按照法律确保他们的客户未通过非法洗钱犯罪活动而获得的来购买或英国房产,因此他们必须“了解他们的客户”,确保私人买主的合法身份,并审查他们的公司章程和经营状况。私人购买者同时需要出示带有居留地址的银行对账单。
2.在英国购买房地产,海外房产网用不用拥有一个英国的银行账户?
如果是现金购买房产,就不需要。只有当涉及到按揭购房的时候,购买者才需要有一个英国的银行账户。
3.英格兰是否对房产征收年度税?
和有些国家不同,英格兰不对房产征收年度税。不过,无论是房子的业主还是租客都要向当地上交市政物业税(CouncilTax),这主要包括警察、和街道清洁的费用。每个行政区域根据情况自己决定此项税款的具体数字,可以从每年600到2500英镑不等。
4.在伦敦购房后,其水、电、煤气的费用是多少?
很显然,这和住在房产内的人数和日常使用这些的习惯都有关。以下是一个典型拥有三个卧室的四口之家的日常消费:
煤气30-60英镑/月
电30-60英镑/月
水200-400镑/年
财产保险30英镑(或以上)/月
互联网(ADSL)12英镑/月
电话12英镑/月
基本+通话费用电视执照(强制性)130英镑/年
卫星/有线电视15英镑/月,打包服务此外还有市政物业税(各地高低不等)
5.非英国籍人士能否购买英国物业?
可以。英国对购买者既没有对居民或公民的身份要求,海外房地产销售也没有签证方面的特别规定。
6.在中国可否对英国房产进行买卖或出租?
可以。99%的英国房产买卖通常需通过律师办理交接及相关手续。者可选择在中国委托律师,也可亲自前往英国委托律师办理买卖手续。关于租赁,者可自行选择房产持牌中介代理出租和管理。
7.购买英国物业可以移民到英国吗?
目前英国的移民申请手续是通过计分制来完成的。
英国移民局不会只因为非英国籍人士在英国购置房产而给予签证或批准入籍移民。但是在签证/移民的申请表中,申请人需向移民局提供本人的居住情况,其中包括是否有购入房产等。
购入英国房产将有助于向移民局证明申请人对于英国的居住意愿,经济实力,以及移民后无需向英国申请救济房等,从而对签证,永居及入籍的批准起帮助作用。个人购入英国房产并进行出租,其出租收入可作为个人收入,获得移民计分制申请的分数。
随着国内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控政策收紧,海外房产再次成为中国买家关注的焦点。但购买海外房产不是件容易事儿,过程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坑”,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买家都可以顺利过关。记者通过访多位业内专家,揭露出海外买房四大陷阱。
1、买房送移民
在海外买房人群中,不少中国买家受到了移民需求的驱动,他们希望购买国外的一套房产作为自己获得外国移民许可的敲门砖。正是因为抓住了此类中国买家的购房心理,一些海外房产中介打出“买房送移民”的宣传语推销海外房产。
北京房展组委会副秘书长魏克非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在国外,部分国家将房产认定为是投资开发项目,一般不与移民挂钩。比如,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购买房产,就不代表可以办理移民。”
“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不同,南欧部分国家为缓解经济低迷状况,推出了吸引海外投资的移民政策。比如在葡萄牙或西班牙购买50万欧元的房产,可以办理家庭移民。在希腊购买25万欧元的房产,可以办理家庭移民。”魏克非说。
魏克非提醒说,“中国买家为了移民购买海外房产,先要弄清楚外国当地的移民政策,不要一味地听信海外房产中介的‘买房送移民’宣传语。即使有的国家允许外国人买房办移民,对买房的门槛也有一定的要求。中国买家不要误信少数海外房产中介的虚报价格,造成买了房产还达不到门槛,最终无法办理移民。”
2、加价出售房产
“很多中国客户觉得海外房产看起来很便宜,比如一套国外的别墅仅二三百万元起,但实际上这个价格已经比国外当地价格贵了10%到20%。”我爱我家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吴洪斌说,由于海外房地产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中国买家并不能全面了解海外房产的价格。这给少数不正规的海外房产中介或国外小型开发商有了可乘之机,他们有可能会加价向中国买家出售房产。
对于不正规的海外房产中介和国外小型开发商加价出售海外房产的原因,吴洪斌分析说,“一方面,国外小型开发商通过海外房产中介向中国客户出售海外房产,往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给中介机构,这部分费用被转嫁到了房价之中,由中国客户买单。另一方面,少数不正规的海外房产中介为了谋取更多利益,也会加价向中国客户出售海外房产。”
据吴洪斌介绍说,在海外买房过程中,中国客户要注意核实海外房产的价格。通常情况下,中国买家海外房产的价格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大型品牌开发商打造的海外房产,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公示价格;二是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公共信息网站上,对海外房产的价格做了披露;三是部分国家机关网站上,公布了海外房产的价格;四是中国客户可以到外国实地看房,并聘请外国当地中介核查海外房产价格是否符合外国当地市场价格。
3、产权不清
与在国内买房一样,中国买家在国外买房也要注意核实房屋产权真实情况。因为房屋产权不清,中国买家有可能会遭受损失。吴洪斌表示,“在国外,有些二手房存在产权不清的情况。比如海外房产的产权属于夫妻两人,妻子把房子卖给了中国买家,丈夫并不知情。过了一段时间,当丈夫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可以提起诉讼。而中国买家就会因此惹上麻烦。”
“除此之外,在国外购买新房也有风险。”吴洪斌说,有的国外开发商开发建设的海外房产,并没有取得当地的批准,就出售给了中国买家。一旦此类房产长时间无法通过当地批准,中国买家就难以获得合法产权。
4、虚包租承诺
中国买家购买海外房产,容易遇到虚包租承诺的问题。21世纪不动产中国区投资人俱乐部总监刘超表示,“海外房产销售宣传中,经常会出现包租承诺,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包租承诺都能完全兑现。比如有的海外房产卖给中国买家后,第一年出租出去了,但第二年就租不出去了。国外开发商或代理商无法按照事先的包租承诺向中国买家支付租金。当中国买家飞到国外当地去查看房子时,发现经过一年的出租,海外房产已经变得破旧不堪了。所以中国买家要注意保留与包租承诺有关的证据,以便出了问题可以更好地维权。”北京晨报记者武新
-置业建议
聘请专业人员把关
海外房地产市场对于中国客户来说是陌生的。面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法律体系以及不同的市场规则,中国买家难以了解清楚。所以在海外房产交易过程中,中国买家需要聘请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把关。
21世纪不动产中国区投资人俱乐部总监刘超对北京晨报记者说,“海外房产交易比较复杂,中国买家应该聘请专业律师、专职翻译、正规海外房产中介等专业人士提供专业服务。实际上,中国买家与国外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使用的是外语。中国买家难以搞清楚合同中每一个条款的意思,就需要专职翻译进行翻译,也需要专业律师对合同内容进行把关。”
“对于海外房产的价格是否合理、海外房产的产权是否清晰等问题,正规海外房产中介可以帮助中国买家进行核实。”刘超说。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4-1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查看更多房产信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