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 外汇管制 关门打狗 知乎

2.知乎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的影响因素有多大

海外房产属于夫妻共有吗知乎_海外房产离婚怎么分割

没什么区别,选留学中介不能嫌麻烦,一定要实地去探访,今天麻烦一点申请的时候就省心很多。还有不要贸然签约,一定要谨慎一些。很多人只去了一家,听他们忽悠了一下就签了约,后面发现中介不靠谱,但是也晚了。多去几家中介聊聊,了解大致情况,清楚大概的定位。和留学中介的顾问老师以及后期老师都多深入沟通几次,自己的情况能申到什么样的学校?和我类似背景的同学都去了什么学校?带我的后期老师背景如何?这些问题都要问好,很多人和中介沟通的时候都比较害羞,怕自己问得太多被人家看轻。但是留学是你的申请,一定要自己把好关。

留学中介合法从业,但是业务各有所长,口碑好坏不一,顾问流动性大。找留学中介,可以先查留学中介口碑:s://wap.liuxue315.cn/zhongjiekoubei/?ozs=zj-1

总的来说,选好中介一点记住这几点:

1、首先,看资质。

选择留学中介机构前,可到涉外监管网看其是否具备国家颁发的开展自费留学中介业务的资质和工商营业执照。

2、其次,审合同。

公司规模,是国企还是私企?是教育部直属的还是国家其他部门隶属下属的机构?国企的机构大多的合同是教育部发布示范文本,故在合同方面相对有一定保障,但是也不能保证服务过程就是完美的。无论是否用教育部的示范文本合同,学生可以申请留学监理服务,让留学监理中心帮助审查合同中是否具有霸王条款存在,以便提前防范留学陷阱。

3、再次,查口碑。

在选择中介机构之前,建议去网络上搜索这家机构名称,看其在论坛、社区、投诉网站有无被投诉或产生纠纷的案例发生。留学中介的服务难免都满意,但是如果被投诉较多的话,则的确要谨慎选择。

对于想找留学中介办理留学但是不知道如何选择留学中介的学生来说,可以先去留学监理网s://.liuxue315.cn/agency/?ozs=zj-1获取留学中介机构推荐,在申请完留学监理之后,留学监理中心会全程监督留学中介机构办理,这样子可以规避一些留学陷阱,避免遭遇留学黑中介和退费纠纷。

如何看待 外汇管制 关门打狗 知乎

今天偶然在群里聊到赵薇,聊到30亿,聊到黄有龙,聊到马云

不是圈人士,当然就当故事听了,吃晚饭开始扒了以下...

令邹叔震惊,但是信息来源比较单一,几乎汇集起来似乎去揭露某些东西,没有结论,只是摘取一些报道,作为存档

概要:

黄有龙,16年出生于武汉,2009年与中国女演员赵薇注册结婚,早年曾从事酒店管理工作,业务涉及房地产经营、金融投资管理、建材营销、汽车贸易及旅游等行业,据媒体称还在澳门开设烟厂,大力开发酒店、餐饮与红酒事业。黄有龙于斥资近31亿港元,买入阿里巴巴影业的9.18%已发行股本,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其实黄有龙祖籍湖南邵东县佘田桥镇,典型的邵东农民的儿子。据说他18岁就外出工作,他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傲人的学历,但有着敏锐的嗅觉,又刚好碰上时机,就给以前的深圳市原许宗衡做了司机……许宗衡2011年被判处。黄有龙被迫逃到新加坡好几年没有回国,后来的后来他摇身一变就成了新加坡神秘富豪。据说他接收了许在海外的财产,许被处决后他才敢浮出水面,并和明星赵薇女士结婚,还把自己籍贯由湖南改为湖北。

黄有龙和赵薇夫妇一直宣称黄是富商出身,身家数亿,其实黄名下根本没有实业,只有几个空壳投资公司。赵薇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曾经是许宗衡的,帮许宗衡打理在香港的资产,当年许案中有人提及的女星就是赵薇,赵薇能通过公关,宣称和马云一起炒股赚了几十个亿,其实那是骗人的,炒股基本是亏本的,马云只是帮他们把这笔黑钱洗白后变成合法收入,再把财产合法化后转到赵薇夫妇名下。名义上赚了几十亿,实际上亏损了不少,还要付洗钱抽成。许宗衡当年贪污的部分资产转移到国外,是通过赵薇经手的,许宗衡出事后,赵薇独吞了这些财产,但是又绕不开黄有龙,可能是出于感情,可能是因为被要挟。两人最后还是结婚了,这才是赵微和黄有龙财富的真正来源。

知乎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的影响因素有多大

如何看待 外汇管制 关门打狗 知乎

关门打狗喊了这么多年,从6.2喊到7.0,现在门关了都往上装锁了,你要是还问我如何看待?你也别看待了,如何看待也跟你没啥关系了,关门打的就是你,老老实实挨打就对了。

该能换汇出来的人你是拦不住的,不说李嘉诚这种,就千万体量的资金你也是拦不住的,渠道太多了。能卡死的无非就是正规走银行换汇的这些人。至于整个大趋势,外流也是止不住的。人民币升值的那段期间多少游资流进来套利?多少企业海外发美元债务换汇成人民币,汇率升值就把美元的低利率抵消了说不定还有盈余,现在这些钱你怎么能不让人家流回去?再说个人,有多少人当年是美国买了房的?我周围朋友一年房产税就六万多刀,你说一年五万刀的额度够干啥?

李嘉诚从2013年开始逐步脱手国内的不动产,换手去欧洲和英国,英国脱欧之后还有不少人笑话老李看走眼,现在再看看?

如何看待炒外汇?

做为一个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首先我要提醒您,您要知道您在做什么。

外汇交易在国内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外汇实盘交易,也就是简单的钱换钱;另一种叫外汇保证金交易,是一种以小博大,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其它如外汇期权等由于普及率不高,且不多讲)

如果您做的是实盘交易,则您需要注意三条,即:少交易、少交易、少交易。由于外汇实盘交易交易费用(通常指点差)很高。所以,不是所谓重要支撑阻力不要交易。以免过度交易带来交易成本与收益严重不符。

如果您做的是保证金交易。则需要注意,您在先生交易商方面,一定要选择美国监管的知名交易商(为什么是美国我就不多讲了)。而且,外汇保证金交易是以小博大,N多经纪人会以条来吸引投资者。而投资者的失败通常有两种原因。一、没有充分的做好准备。要知道,您投入市场中的钱很可能是要亏掉的。设您的投资额度是5000美金。您可能在经纪人的劝说下,几天就交易了。而同样是5000美金,如果您去购买您不了解的产品,是不是要花更多时间去先了解一下这个产品呢?二、见好不收。可以这样说,在我多年从事此行业的过程中,见到过非常多的成功投资者。起码在某个时间段内,他是成功的。我有一个客户,他从300美金炒到4万美金。几乎完美的体现了“以小博大”的好处。他是成功的,他最终取了资金出来。但还有N多客户在获利后不知收手。我的朋友老王,就在2007年操作约4000万人民币帐户最终亏掉。

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您能明白其中风险,并无广告用意。话到此再不多言,好自为之。

如何看待11平台的公关文 知乎

正方答主:雨声敲敲,坑爹作品站

虽然我很敬佩11,并感谢它为中国Dotaer做出的贡献。但就事论事,这篇公关文章写得非常失败,看看原微博下面有多少人在骂就知道了。

失败之处:

1.丢地利。11本是此次活动的“受害”者,但是文章并没有以受害者的姿态博取同情,而是试图将自己摆在教育小孩的大人的位置,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这个“完全资格”。

2.丢人和。贵国人民深受儒家思想感染,最反感高调自满的态度,11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出了一个“劳资就是牛逼”的软文,肯定会被喷死。

3.逻辑硬伤。dota是IceFrog、平台、明星选手和普通玩家甚至视讯制作者一起传承下来的。其实没有任何一方能够代表所有人说话,平台出面以传承者的身份抵制IceFrog的Dota2在逻辑上完全站不住脚,本身玩家对平台的感情就不高。

4.情感传递不到位。文章试图将玩家拉到自己的阵营,但对于11本身的贡献——天梯、无踢人、快速匹配等就是机械地介绍一下。这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都是废话,没有唤起玩家对dota1的感情,也没有将玩家对dota1感情转移到自己身上。

正确做法是:

1.不主动攻击,以退为进,高风亮节

2.示弱,dota已经过了黄金期,我们深知未来的路很难走之类。。。

2.打感情牌,大写回忆,讲dota兴衰起落,呼吁大家爱护dota1,维护dota1环境。

3.情感迁移,讲平台发展历史,讲创始人的理想,讲开发人员的日夜奋斗。将dota的发展以及玩家的感情和平台联络起来。

4.总结升华,只要玩家愿意玩,11愿意和大家一直守护dota云云。不管是dota2还是dota1,都是我们的回忆,要并肩作战继续发展(可以将lol树立为共同的敌人= =)。

希望11高调做事低调做平台,越办越好,别再给自己找黑了。

反方答主:BBKING,中国幕后史作者

做人起码要有感恩之心,在那一个时代,对战平台让电子竞技走出网咖,让整个中国的玩家联络在了一起,如今他老了,临要被人抄家了,你不吱声就算了,反而开始说老了就该死了,这活动明显就是来釜底抽薪的,11平台不该抵抗吗?

来骂的人,我祝你将来永远不会遇到那个渴了给你碗水喝的路人,哪怕那水可能没那么干净,因为那个人遇到你,会是不幸的开始,因为你有一天在他老的时候,不但不会怜悯,还会上去踩一脚。

11那个文章的出现就是因为下面这个活动,骂前先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最可笑的是,评论里还有说 “你安安心心,老老实实的老掉,谁会找你事?”,这逻辑简直搞笑,如果一个妹子跑来跟你说,我要你老公,我年轻、漂亮、比你知道,还能帮他生儿子呢,你老老实实老掉,把位置让开,我猜你一定会让吧!

呸!你们这些白眼狼,喂不饱的狼!

即使没有用过11,没有感恩,至少也没必要落井下石吧,现在明显是11被人抄底,要被碾压,一群人还在旁边对着11说,不准反抗,躺平,让推土机碾过去,简直禽兽不如~

你们赶紧来拉黑我,省得我亲自动手,我真TM觉得你丢这圈子的人,基本的人性都丧失了。

还有,这篇帖子我不删,知乎删,我都不删,尽管发去别处招呼你那些穿上裤子就不认人的白眼狼,有本事拿个锤子把你砸个失忆,把那几年你玩盗版WAR3,玩11平台的记忆全删了,再来跟我装什么义正言辞。(知乎以删)

真是当年免费玩成狗,如今玩完嫌人丑,呸~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2025 知乎

制造型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便利的方式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全球化市场,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成为主导,他们可以从各种销售渠道寻找价格最低、最优、最方便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已经不仅在地区间展开,更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要达到这种竞争的根本目的,必然与实现这个目的的制造过程密切相关。一般制造业的活动过程,可以分解为原料生产、产品设计、各级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销售、零售等连续的环节,即供应链过程。

如何看待学校强制微信投票 知乎

不赞同,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不配拥有教师这个职业,望纳

如何看待游戏王vrains抢坑 知乎

vr最开始是由星梦字幕组做,但是后来释出的时候被指出翻译照搬贴吧爱好者的翻译且不加以校对和润色。而且之后爆出星梦和vs(就是现在b站的vr的字幕组,之前叫 NEO ARC-V Project )提出合作的动机不纯。于是以上亮点使星梦成为众矢之的。星梦的辩解贴还被加精挂城墙三天。百度贴吧游戏王vrains吧精品贴里,vs的公告贴里还留有当时的证据。

如何看待 买iphone4 冰箱 知乎

花自己的钱,爱买什么买什么。花父母的钱就不一样了,大家一起来鄙视。花自己的钱买了水果手机,就要问父母要生活费的人也一样。

如何看待中美外汇问题

中美外汇的主要问题就是人民币要不要升值?升值速度快慢的分歧。中国现在要的是稳定发展,而为了达到人民币国际化目标,人民币升值是肯定的,而且是要一种渐进,稳定的速度升值。这个过程应该是不能一蹴而就。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最近美国也面临着国债危机问题,而逼迫人民币升值,相对来说,中国持有的钜额美元国债会缩水,美国 *** 的压力无疑会减轻很大,而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是美国向中国施压的一个好工具。

如何看待 十月惊奇 维基 知乎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之后,没有发现问题是什么?

如果你没有把问题描述清楚的话,那么大家很难针对问题进行回答,从而对你进行帮助。

希望你能够尽快把想要的问题描述清楚,以方便大家能够尽快针对问题进行回答,对你进行帮助,谢谢。

如何看待 Negar Kordi 离开知乎的宣告

我情愿是自己的善良无知而被欺骗,

也不愿我的谨慎猜疑去伤害了别人.

至少被骗的后果我能够独自承担,

但若中伤了无辜的人我会很难过.

寒门出贵子”

实质上是一种悲壮的幸存者偏差

01

精英家庭孵化精英

高考成绩出炉,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陆续浮出水面,然而最刷版面的是北京的文科状元熊轩昂这个耿直Boy说的一番话——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

一句大写的实话,瞬间戳中无数国人的心!

更令人可贵的是,这孩子让人完全无法产生嫉妒之心,在他如此优秀的同时,能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抱有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可以肯定,这个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我向来反对精英统治,但是,这个孩子告诉大家,一个未来的精英最好的样子。

那究竟熊轩昂的家庭有多厉害呢?熊轩昂来自一个中产家庭,这已经不是小康、小资家庭所能比拟的。

什么是中产呢?

在中国目前还很难有一套标准去界定中产的收入,但是在多数人约定熟成的标准里,总结起来必须有体面的房子、车子,且不能是的,以及可以随意挥霍的每月1/3的收入。

根据瑞信银行的国际中产标准来统计,在北京上海等地过上体面的中产生活,一个家庭必须储备起码900万左右才能保证全家人的生活品质。

这就是中产,跟很多普通家庭晋升起来的小康、小资族不同。

他们同样能周末看**,逛街购物,进入高级餐厅,更重要的是能够来一场走说就走的巴黎街头喂鸽子,能给孩子支付美国夏令营的时候,眼睛也带不眨一下。

除了拥有坚固难以被摧毁的家庭经济基础之外,固定资产外,中产家庭还需要具备家长双方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着较高的职业价值或者社会地位、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质,拥有良好的礼仪等特征。

而这些特征将中产阶级区分与“暴发户”。

在我国,中产阶级往往是上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重要的技术科研工程师、拥有尖端技能的高职业素养人或者某些特定行业里尖端的人,如熊轩昂的父母是外交官。

实际上,中产阶级在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都属于知识技能型精英家庭的组合,代表着一个国家发展与稳定的中坚力量。

而这些家庭确实会如同熊轩昂所说,不断地孵化“状元”、“精英”。可以说,从中产阶级、精英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基本都是精英。

从这个命题里,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一个家庭对一个人的成功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已经不是“寒门出贵子”的时代。

这样说,很多人可能有些心酸,然而从古代发展至今,“寒门出贵子”之所以被传为佳话,是因为精贵,因为确实稀缺且困难,实质上是一种悲壮的幸存者偏差。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James Lee)、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梁晨及其团队的合作研究了一个命题:

中国长达150年里的精英究竟出自哪些家庭?

最后,他们通过建立强大的精英数据库,得出的结论是:

1865—1905年,即清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1994—2014年,超过50%的教育精英来自各地区的有产家庭,与特定的重点高中。

从以上四个时间段来看,就有三个阶段的精英是明显出自“有产阶级”的家庭,有人可能会指出其中的第三个时间段作为反驳的证据。

而实际上在1953年到1993年之间,主要是阶级社会上层子女垄断教育的状况被打破、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制度的建立,才使得原本从零到有的大量无产阶级和工人子弟在精英中的比例大幅增加。

等到一切都趋于稳定的时候,“资产”在教育中的阶级再次凸显出来。高端的教育、优质的教育仍然掌握在中上层家庭手里,所以这些家庭注定孵化出精英。

02

为何寒门孵化不出贵子

熊轩昂的话很有意思。

他说他地处在北京这样一线的教育“大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拥有很多通向教育的“捷径”,而这些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的。

请注意“捷径”这个词,换句话说,同等的高考应试门槛,其实还是有通向这个终点的学习“捷径”,而不是一味死磕课本、题海战术。

无独有偶,作为2013年的北京文科状元孙婧妍也曾在访中,面对别人询问她“做了多少题目”感到反感,并以一位语文考了148分将近满分的过来人提出:

现代的高考,尤其是语文学科,早已经不是题海战术所能够驾驭的,更多的是日常接受教育的积累。

在访中,孙婧妍也分享了很多父母对她在阅读上的教育,为了选购了很多书本,给她带来了良好的语感,最后还是那句话,她的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

换句话说,这些教育里的精英学生,从小的时候就接受综合性的教育,拥有名师提点如何只做“一题”就能精通同类的题目,这就是“捷径”。

他们拥有大量的阅读,作为自己的素养沉淀,而这些是一些普通家庭或者农村学生所无法做到的。

曾经在教育圈里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同样是考上北大的文科生,大城市来的学生对国外的作家、名著里的话侃侃而谈,而小城市、农村来的学生却半句话都答不上来,唯独能对课本指定背诵的段落倒背如流。

在我高中时,学校请了三个市的高考状元来给学生讲课,一个是湖北某地的,一个是河南南阳,一个是广州的。

河南的高考状元戴着厚厚的啤酒瓶,一字一句地念着他准备的稿子,讲他如何刷题,如何熬夜苦读,如何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而从他在北大的生活来看,他过得并不轻松。

广州的高考状元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几乎没有在讲高考备战,讲的是她如何“”,无意中考成了高考状元。

提到高考,她的观点是不要太在意,平时不要太有压力,她更多的分享的是她高中如何参加实习,去外地旅行的趣事,而她的大学生活依然是举重若轻。

这样的女生对于我们当时完全是种震撼!

到了提问环节,那个河南学霸无人问津,所有人都在向那个女孩提问。看着那个孤零零坐在那里的眼镜哥,那时候我第一次感到阶级的差距,尽管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小县城学霸”的概念。

普通家庭的孩子和中产家庭的孩子差距就这么大,就算同样是高考状元,一个木讷、呆板、不擅表达,而另一个能如此通达、精巧地控制观众情绪,赢得众人的宠爱,在很多人蜂拥上去找女生提问签名的时候,我离开了会场。

而更令人悲哀的是,这位河南学霸已经是高考时代最后的余晖。

在后来的高考状元中,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经不会成为状元了,连坐在台上感受我们这些无知少年的恶意都没有机会了。

这就是精英家庭与普通家庭在教育上孵化出来的差异性。

如果你觉得也仅仅只有这些,并想以“会读书不一定能成材”、“北大学生卖猪肉”来反驳,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精英家庭注定孵化出精英,而寒门的子弟往往孵化不出贵子。

一个家庭的经济硬实力,父母的软实力奠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眼界高低、执行力、胆识与魄力。

在大学时,我就发现这样的现象:

家境较差的学生,眼里只有兼职,因为一小时最多五十块的家教而甚至可以放弃学习。

而家境殷实的孩子,可以花三百多块买一本国外进口的书籍,可以到世界各地旅游,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当然,教育是小眼界,而创业则是大视野。

在一项非官方的统计中发现,寒门的子弟毕业后更愿意接受稳定的工作,以月薪度日,而来自精英家庭的子弟更敢于拼搏,甚至借贷创业。

这些都是由他们原生家庭给他们带来的眼界、胆识与魄力所决定的。

除此之外,他们强大的原生家庭还会把这些教育精英带到自己的强大人际关系圈里,为他们提供一切有利,这又与寒门子弟有着天地的差别。

总的来说,精英家庭孵化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状元”,而自信底气如熊轩昂,综合素养和能力都高的精英。

03

中产家庭不可忽略的软实力

那么简单的有钱的家庭是否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

也不是,中产阶级的家庭除了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之外,还有个人的能力和价值、社会地位、教育素养及其生活品味。

所以,他们孵化出来的是综合型的精英,这是由他们的个人软实力所决定的。

而这也是为什么暴发户们很少培养出优秀孩子的原因。

钱固然是重要的区别,但是家庭软实力才是本质的原因。

寒门上升需要给孩子的软实力有些不需要钱也可以实现。

如看书,去博物馆,从小让孩子能够耳濡目染,培养自己的软实力,以至于今后在发展之时能够有见地,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这些远比父母只知道挣钱、只能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要来的重要,因为那些物质条件少了软实力做骨架,在最后很可能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我身边有对月收入均过2万的夫妻,在投标部门工作,做起竞标项目常常要加班到深夜两三点。两人的孩子6岁,上幼儿园大班,很乖,每天下课都会很听话地完成描红作业。

唯一遗憾的是,孩子每天下课是由已经72岁的爷爷接送。

爷爷因为自身身体的原因,带孩子放学后就放在二儿子的情趣店里,由孩子的“小叔子”照顾。于是,“不懂事”的孩子就整天在情趣店里做自己的功课。

后来这个孩子就变成了典型的坏孩子,在学校里无心学习,和混迹在社会青年之中,他的父母也算是优渥的中产,但是没有让孩子从小在素质教育方面多家注意,再优渥的条件也达不到好的结果。

所以即便是家庭条件宽裕,重要的也是对孩子软实力的培养。

现在国内很少有人谈家风,但实际上在古代的名门以及西方的很多贵族家庭中,都非常在意家风,他们对每个孩子从小加以家风教育,所以家族事业能够长存。

相反对于国内富不过三代的批判,也是因为不少有钱的家庭不重视家风这类软实力的培养,以至于再雄厚的基业,最终也溃败了。

04

硬实力跟不上,靠教育是没用的

这个社会财富阶级化、教育阶级固化是一个事实。不愿意承认的人,只不过掩耳盗铃而已。

拒绝、否定、不接受不等于不存在。认清事实,反而对个人、子女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意义和价值。

既然中产阶级孵化精英,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去追寻中产阶级之路?中产阶级之路究竟有多远呢?答案是很远。

多数的中产阶级是上一代中产阶级带出来的,而只要不出意外,他们终将带出下一代中产阶级。

这是一个家庭的硬实力、教育素养的日积月累的沉淀与代代相传。

作为“脱贫”、“奔小康”、“小资”阶级的我们,没必要盲目去追寻中产阶级。因为中国每天、每年都有很多家庭死在去追寻中产阶级的路上。当你硬实力凑不上来的时候,要懂得服软。

认识的人里,曾经有这样一个家庭:

夫妻两人的月收入在一万五左右,家里也有无需按揭的房产,虽然算不上中产,但属于还过得去的家庭。

后来,这对夫妻因为身边的朋友都送孩子出国留学,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脑子一热,也硬着头皮把房子拿去,给儿子申请了国外的高价学校。

孩子三年后回国,家里还剩下五十多万未偿还的欠款。而有意思的是,这对夫妻的孩子在海外并没有学到什么,硬实力不过关,很多知名企业的三两轮面试中就被刷下来。

夫妻埋怨孩子没有在国外好好学习,孩子却埋怨自己在国外每天做兼职忙成狗,想想都心酸。最后,这个三人的家庭,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节衣缩食去偿还欠款,还因此耽误了儿子的结婚进度。

生活里,像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作为中产以下阶级的人,其实认清现实比盲目攀比更重要,尤其在教育这个方面。

能做到带孩子出国看展览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做不到,简单的去复制中产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这些方式对于他们自己的能力是跳跃式的。

缺乏基础和积累,这种跨越式的尝试,很难达到中产们一样的效果。

就像同样是去名校,若孩子本身太缺乏基本的素质教育,跟不上别人的节奏是常事,甚至只会发展出一份自卑的情绪。

这也是为什么社会普遍对于凤凰男凤凰女们看法不好,大概率来看,很少有人能够在阶级跨越这件事上表现优秀。

当然你要跟我死磕有不少优秀的典范,我当然承认,但那很少,且难。

就像天涯上很火的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寒门子弟要做出多少努力,才能走到中产子弟们的起点,这是真相。

只是说这些家庭需要认清现实。能够在既定条件下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已经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了,这一点是家长,以及特别是孩子应该认清的。

而另一方面,如果家长愿意肝脑涂地奉献自己,也不能抱有揠苗助长的心态。

因为你们想要的结果不是简单地一次卖房子可以达到的,因此抱着必然收获的心态来给孩子压力也毫无意义。

若看历史数据的话,这个状况更加令人悲哀:

南宋录取进士占总人口比例为0.000647%,明代这个数据为,0.000055%,清代更低,0.000031,而如此低的录取比例,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票难求。

但与此同时,那些科举世家却人才辈出,喜报频频,家庭的影响有多大,不言自明。

相比起科举时代,我们其实已经处于一个阶层最容易上升的时代。

阶层固化是一个事实,阶层最容易上升是另一个事实,这就是我称这个时代是伟大时代的原因。

这可能是最后一个靠个人奋斗可以改变命运的时代。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

如果你自己没有阶层上升的愿望和持续的行动力,又怎么可以寄希望于一个孩子草鸡变凤凰,一代人改变你们家族的宿命呢?

与其望子成龙,不如自己成龙。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