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房产客户资源不足_海外房产客户不足怎么处理
当然是曼彻斯特比较好
优越的地理位置
曼彻斯特位于英格兰西北部,有着超过500万总人口10万在校大学生,是英国的第二人口大城。30英里半径的曼彻斯特,贡献整个西北部52%的经济总量。有金融时报评选出全球前100的企业有65家全球知名企业在之其中,随着经济的增长,现已超过了英国的其他地区,大曼彻斯特展示着其重要的区域经济比重。
热门留学区域,可以“以房养学”
曼彻斯特有许多知名大学,例如曼彻斯特理工大学(UMIST)、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索尔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Salford )等。作为海外留学的热门区域。曼彻斯特提供了巨大的留学生租房需求。
而像学生公寓这样深受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等地的中国留学生欢迎的项目是投资者也比较关注的选择。学生公寓关注特定目标用户(国际学生)的需求,而成为了市场上的领导者,学生公寓这对于决定“以房养学”的留学生父母来说,绝对是个不错的投资契机。
强大的经济基础
曼切斯特有着强大的商业竞争力,其经济涵盖众多领域,包括金融、制造业、工程业、医疗卫生、零售业以及创意产业。同时,曼切斯特也是大型公司新总部选址的最佳城市。英国富时指数前100的公司中有65家都选择在曼切斯特设立总部。
投资回报率高:是过去五年内英国房产租金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地区
投资回报率当然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事情,目前英国住房自有率正处于30年以来的最低点。在过去10年中,个人租房市场增长迅猛、规模空前:每个月新增1.75万个租房需求,租户数量超过了2000万。
但随着租房需求的增加,英国的住宅供应却远低于其他国家。另外,据英国土地注册署(Land Registry)的数据,曼彻斯特是过去五年内英国房产租金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地区,较高的租金回报自然会吸引不少的投资者购置这里的房产项目。
短缺的住房现状
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显示,曼彻斯特多年的供应不足已经导致这座城市每年缺少 5,100个房子居住,房屋的短缺将不断推高现有住宅的价格。同时,目前的房屋出租率为98%,租金收益率全英最高,平均每年7.8%,这使得曼切斯特成为投资的理想之地。
便捷的出行交通
曼彻斯特的交通十分发达,是英国的交通物流枢纽中心,乘坐火车去伦敦和伯明翰分别只要3个小时和一个半小时,去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也只要3个半小时。
曼彻斯特国际机场是英国的主要机场之一,每天有上百次的航班通往欧洲大陆和本土其它城市。曼彻斯特拥有各种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随时与世界各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四通八达的公路、纵横交错的铁路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每年有1250万多旅客从这里飞往世界165个目的地。
城市的独特优势
在曼彻斯特买房,不仅仅因为BBC搬迁到Salford这个生机勃勃的媒体城,并且曼城的电车轨道的服务数量会在2015年翻两倍,也使这一地区成为炙手可热的房地产投资区域之一。同时,WythenshawePark将有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音乐圣地,为5万乐迷提供场地。
从曼城的Piccadilly到Tameside的电车轨道的延长线开通,贯通曼城市中心到东部郊区,连接包括Droylsden等地区,并最终到达Ashton-under-Lyne。
同时,曼彻斯特以平均房屋10.3万英镑的价格,平均每月租金为650英镑,税前投资回报率为7.6%,在2013年HSBC发布的一份英国最具潜力投资的Buy-to-Let榜单上排名第四。
中国企业正在寻找海外发展机会。它们必须像当初外国公司进入中国时一样,去适应新的环境。物换星移:就像过去二十年来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样,中国企业正在海外寻找新的市场机会。通过寻求原材料、高素质员工、技术、品牌和客户,这些中国公司——尽管很多在海外仍缺乏知名度——正在步入跨国公司的行列。随着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得成功,其他中国企业或许也会群起效仿。在我们对39家中国企业高管的访谈中,将近80%的受访者表示,全球化是公司的战略重点,其中将近一半受访者表示,希望自己的公司在十年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全球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国行业包括汽车、制药、高科技、能源和基础材料;主要留守本国市场的行业包括房地产、消费品和零售。在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中,有将近一半主要是为了确保自然的供给(大多通过收购方式)。其他一些公司则是由于国内市场增长放缓,希望到海外开拓新的市场。还有一些公司希望从海外获得知识产权(通常是技术,也包括产品设计、品牌或业务流程),或者获得战略优势(例如,与国外对手展开竞争所需要的规模)。中国企业已经发现,收购是确立其全球地位最快捷的方式:例如,在最近几年里,联想公司出资13.5亿美元(94.5亿人民币)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中海油(CNOOC)出价185亿美元(1290亿人民币)收购美国优尼科(Unocal)石油公司但未能成功。今年早些时候, 华能国际电力集团出资30亿美元(210亿人民币)收购新加坡TuasPower电力公司和中钢集团出价11亿美元(77亿人民币)强行收购澳洲铁矿石生产商Midwest公司,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胃口。但是,在这些轰动新闻的背后,当你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上的表现与印度、韩国和的同类公司进行比较时,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真实状况就会特别清晰地徐徐展现出来。我们的分析重点关注各国/地区市值最大的前100家公司,结果表明,、韩国和印度的公司从海外业务中获得的收入分别是中国公司的四倍、三倍和两倍。海外资产所有权和雇用海外员工数量的情况也大致与此类似(见图表)。是什么因素制约了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呢?部分原因归咎于中国企业缺乏经验,而且在用发达市场广泛应用的商业做法方面比较被动。其他原因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最初进行海外扩张时所遇到的问题相似,例如,需要重新构建组织,发掘能够胜任国际化业务的人才。但是,只要高管层下定决心,承担责任,培养适用能力,用正确的组织结构,中国的企业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巨大的障碍,成功实现海外扩张。实现全球化可以用不同的路径方式,但是,在我们访谈的中国高管中,有55%的人表示,并购和联盟是其长期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方式。而在近期,大多数公司侧重于出口,很少在海外建立据点。鉴于管理全球化组织的风险、成本和困难,中国企业通常用善意收购方式。中钢集团对Midwest公司的强行收购是一个例外。对中国企业1995年到2007年间的海外并购的详细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察结果。在此期间,中国排名前100位的公司中,仅有17家完成了海外并购交易,仅有6家完成了三次以上的并购交易。与此相比,自1995年以来,印度排名前100位的公司中,有31家完成了跨境交易,有18家完成了三次以上的海外并购交易。在考虑国际扩张的机遇时(无论是地区性机遇还是更广范围的机遇),缺乏经验拖了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后腿。为了成功地实现全球化,中国企业不仅需要认识和克服自身的不足,还需要变革管理方式。当企业主要面向中国消费者、中国经理人和中国员工时,传统的管理方法曾经立下汗马功劳,但当企业成长为跨国、跨文化的机构时,这种管理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待续)作者简介:MeaganDietz是麦肯锡纽约分公司前咨询顾问;欧高敦(GordonOrr)是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资深董事;邢臻(JaneXing)是麦肯锡北京分公司副董事。来源:《麦肯锡季刊》,本文获麦肯锡公司提供版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