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币升值或贬值会带来什么影响?

2.泰国留学中个别大学的中文项目是否是

3.请问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意味着什么?

4.十大机构论市:趋势向好年内第二波上涨徐徐展开

5.2017最受欢迎的十大电梯品牌排行榜大全

6.什么是次贷危机

投资海外房产到底值不值_投资海外房产的五大理由

金融业分业经营的优点缺点

分业经营的优点在于:

1、有利于培养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一般证券业务要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而商业银行业务则更注重于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

2、分业经营为两种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可能出现的综合性银行集团内的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问题。

3、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

4、分业经营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分业经营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以法律形式所构造的两种业务相分离的运行系统,使得两类业务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

2、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缺乏优势互补,证券业难以利用、依托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和网络优势,商业银行也不能借助证券公司的业务来推动其本源业务的发展。

3、分业经营也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洲大型全能银行,单一型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优点缺点。

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相比较有以下的优点:

(1)混业经营使银行优化资产结构,实现资产多元化和资产风险分散化,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使商业银行资产业经营具有更大的整体稳定性。

(2)混业制度下银行新增投资业务,对企业提供包括投资在内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建立起密切协调的银企关系,增强银企综合的竞争能力,使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从效率方面看,混业制度下全能型银行通过向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一方面,银行业可以利用客户加长业务链条,另一方面,证券业、保险业等也可共用银行网点、设备、人员,接受银行客户委托买卖有价证券及办理保险业务,大大方便银行客户的资产“”运作。另外,金融业共用日益更新和增加的技术、信息和设备,可以大大降低各自经营成本。

但是,实施混业经营也有它的缺点: 

(1)如果允许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会产生三个问题:一是银行运用他人资金买卖证券,但一般投资者是用自有资金进行证券买卖,显然,在资金方面一般投资者与银行相比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二是相对一般证券投资者,银行可更方便迅速地获得外界难以知道的各种内幕信息,从而容易造成内幕交易。三是由于银行负债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而进入证券市场的银行资金不可避免地带有短期的特性。这将加大证券价格的波动性,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四是证券市场风险大,而银行在经济中扮演极重要角色,允许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容易产生泡沫股市,一旦泡沫破裂,会引发股市危机--银行危机--经济危机。

(2)金融业务多元化可能会引起在经营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一是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全能金融机构,在其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服务品种上,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传统、不同的运行机制,它们交织在一起必然有显现的和潜在的矛盾和冲突。二是为保持多元化的经营优势,全能金融机构必须不断推行金融创新,如果在新业务领域的创新活动不幸失败,很容易会传染开去,导致其他业务也会遭受挫折。三是容易形成金融垄断,不利于竞争。

(3)金融机构复杂的混业经营结构,产生了不利于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的问题。如果实行功能型监管,期货证券、保险和银行业的监管结构界限分明,这些监管部门如何进行协调,谁负责牵头监管者并负总责任等问题尚需妥善解决。

阐述金融业分业经营对于防范金融危机的作用

在分业经营的模式下,金融风险相对单一,金融监管更容易标准化。各个监管机构可以制定标准的监管方式,要求各个金融机构提供“标准”产品,以将不同金融机构分别纳入到各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之内。监管当局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化和标准化,以达到有效监管的目标。其二,在分业经营模式下,监管当局更容易出台风险管理措施。比如,针对银行业可以出台存款保险制度,这样就可以防止小储户的破产。

分业经营和金融集团

首先说,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很专业。但是很笼统,我会给你一个简单的解答。如果你发现的问题明确了,那么可以和我交流。我的用户名,就是我的QQ号。

事实是和你说的情形是一样,我国要求金融行业分业经营。但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具体又产生什么问题呢?我不清楚你知道多少,我就按照我知道的向你介绍。

在国外是混业经营。其实,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大型金融机构,应该具备完善的金融服务和平台,甚至是全面的金融结构部分。这样,传统银行(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就成为三驾马车,十分稳健。

我国之所以进行调控,要求分业经营,是看到了混业经营的弊端。

一、 简答来说,三驾马车可以互相勾结。一旦三家机构同属一家,就会出现互相扶持,串通协作,甚至挪用资金互相冲抵资金。就像基金公司一样,同公司内的基金,互相扶持,帮助解套。

这里面有个国情,就是上世纪末,股市不好的时候,为防止像今天一样,投资出现问题,加上杠杆作用,投资出现倍数资金的亏损,而银行储蓄的实际存款是有限的,一旦挪用补救其他亏损账户,必然给银行机构带来危害。

实际上,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就是混业经营,当时的证券和保险都是银行的一个部门。我师父还是操盘手,后来,要求分业经营,我师父就从证券投资部回到了银行的储蓄部门。

二。、分业经营还有个好处,就是避免大型金融机构垄断经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是金融行业的几个重大组成部分,在金融链条上哪个环节都不能缺失,而一旦链条变成一个整体,这就是类似西方国家辛迪加式的垄断,财团垄断。经营主体把几个行业全部控制,那公众就成为被剥削的对象。分业以后,相互制约,相互制衡,权利和资本分化,四大国有银行的地位就不会至高无上了。

再来说说现在为什么又顶风而上,变相混业经营。

经济规律不能违背。分业经营非常艰难,尤其入市以后,中国的银行想在世界上竞争,很难立足,又没法抵御外资行入驻国内。因此,就应验了我师父的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银行,保险,证券迟早要再次合并。”

补充一下,由于国际上的银行,投行等都是混业经营,所以各项考核指标和运作的国际化,都使我国的银行必须适应国际惯例。

于是出现了你所说的现象,在集团之下,进行混业经营。那么为什么这个现象能存在?

权宜之计。

前提别忽略,中国的银监会,证监会,银行业协会现在都是深受 *** 的传统影响,一直把自己当成机关干部,摆出公务员的架势。玩政治手段,尤其证监会,那些违规上市的事也就不说了。人民银行和他们比,能好些,为什么,人民银行的实权不多了,都被银监会抢过去了。

2业经营,就不是恢复到原来的3业混合经营。这是玩文字游戏。银监会和 *** 一样,耍些手段,从文字和规定上入手,找个理由就行。

同时,还有个问题。现在的比较知名的证券、保险,都是当时银行分出去的,现在不能收回来,只能白手起家,重起炉灶。可是,同时实现证券,保险的起飞,很难,就逐步开展。先保证一架马车成功回归,再着手另一项业务的开展。

我是中行的,我就给你讲讲现在最完整的混业经营,中行的案例。大陆这边的银行就不说了。中行为了不违规,就在海外下手。最有名的就是中银香港,中银证券和中银保险。

由于得到 *** 的支持,大陆在香港回归前指定业务代理就是中行。为了后期的工作开展,成立了中银香港,这是总行旗下分公司。以此为起点,建立了中银证券和中银保险。香港不受大陆政策的限制。中行加上香港的组成部分,就使三驾马车成功开动。

中银香港是香港三钞行,地位无与伦比。

中银证券在香港,凭借地理优势,和前期业务铺垫等,辐射东南亚,有相当大的海外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地位。中银保险同理,所以中行一直以此为傲,因为三驾马车完整,强势,合在一起就成功。

国内其他大行也纷纷效仿,但由于没有中行独特的条件,所以发展缓慢。不像中行,不声不响,早就完成混业经营了。

你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和我继续交流。

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优劣比较

金融混业经营概念

1 狭义的概念 . 它主要指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的经营关系 , 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业务交叉经营 .

2 、广义的概念 . 它是指所有金融行业之间经营关系 , 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 , 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

分业经营则是指金融机构仅从事一项义务

风险管理的问题。在一个风险管理好的地区和国家,混业经营更能促进金融业的发展;相反,在一个风险治理还不算完善的地区和国家,分业经营显然更安全更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未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是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概念,如下:

分业经营 ,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分业经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第二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第三个层次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

混业经营 ,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也经历了从混业经营的混乱,到分业经营的过程。由于金融监管的不到位和对混业经营业务认识不到位,纵容金融企业在竞争中进行大量的违规操作,造成金融市场混乱。但是,混业经营在如今新的市场形势之下,拥有众多的优点。

所以,混业经营不仅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

希望纳

中国金融实行分业经营的好处。

一 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历史回顾

19世纪中叶,德国、美国等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全能银行即全面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银行。全能银行以联邦德国最为典型,可以提供几乎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服务,如、存款、证券、支付清算、外汇、代理保险、租赁与咨询等业务。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大危机爆发后,许多经济学家将危机爆发的原因归咎于全能银行制度。他们认为,由于全能银行将大量的资金长期性证券交易上,从而使其在金融危机中陷入严重资金短缺的困境中,最终不得不破产倒闭。在这次危机中,美国有上万家银行倒闭,银行总数由25000减至14000家,银行信用几乎全部丧失。为了防止银行危机的再度发生,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案>>,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尤其是证券的承销和自营买卖业务,严禁商业银行和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联营或人员相互 *** 。此后,英国、日本等国也纷纷效仿,实行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分离银行制度,与联邦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并驾齐驱。

8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在金融自由化的冲击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监管逐渐放松,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和渗透。西方国家的银行业又逐渐向全能银行演变。从1987年开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先后批准了一些银行持股公司经营证券业务,1989年又批准花旗等五大银行直接包销企业债券和股票,从而使美国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方向的转变迈出了一大步。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的发展步伐加快。1991年美国通过了<<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允许商业银行持有相当于自有资本100%的普通股和优先股,这表明长期以来限制商业银行和工商业之间相互渗透的禁区已经被突破。1994年,美国又通过了<<1994年跨州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充当保险和退休基金的经纪人,从而表明对商业银行涉足保险业的限制也被突破。1998年4月美国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合并后的花旗集团将花旗银行的业务和旅行者的投资、保险业务集于一身,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

全能银行的迅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首先,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各金融机构努力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和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手段,各金融机构有实现相互融合的强烈利润动机,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这一融合及通过融合降低成本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物质支持;其次,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业已经无法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新需求,必须作出调整;再次,金融创新的发展为突破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和证券业务提供了可能,商业银行在负债结构和资产配置方面越来越多的依靠资本市场工具,而投资银行也日益向商业银行业务渗透,金融创新使二者的业务界限逐渐消失。

美国之所以加快了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变的步伐,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美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受到来自欧洲和日本银行的竞争压力。进入9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的商业银行已经突破传统的分业业务,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例如,原欧共体曾于1992年颁布第二号银行指令,决定在欧共体范围内全面推广全能银行和分行制;日本则于1996年底推行了名为“大爆炸”的金融业改革,于2001年前全面实现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相互交叉彼此经营业务。

1999年5月和7月,<<金融现代化法案>>的通过,表明废除<<1933年银行法案>>,实现全能银行制已是大势所趋。

二 全能银行或混业经营制的优势分析

当年在美国全面否定全能银行的同时,德国的调查报告却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认为对全能银行导致银行危机的指责是不成立的,因此德国始终坚持全能银行制度。此后,在15至19年间,由联邦德国 *** 组织的专家组对全能银行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论如初。根据德意志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特洛文博士的研究,“全能银行制度无论对客户和银行,还是对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特洛文将全能银行制的优势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能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全能银行具有能为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特点,客户在一家银行就能享受到最广泛的金融服务,而不必与多家经营内容不同的银行打交道,同时客户还可以利用全能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来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从而不仅有利于节约时间,减少费用,而且有利于增加收益。

其次,全能银行可以使银企关系更加密切。全能银行通过全面的金融服务,使客户与银行之间更加互相了解,加强了双方的联系,有利于巩固银行与客户的联系。

再次,全能银行能促进储蓄的发展。全能银行能通过其众多的分支机构为广大的客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储蓄机会,特别是为其提供了可作为投资的各种证券,使每家全能银行都能与成千上万的储户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全能银行更好的充当储蓄和投资者的中介人。

最后,全能银行具有内在稳定的特征,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由于全能银行的业务多样化,银行的一部分业务亏损可由其他部分业务的盈利来弥补,这就降低了银行风险,使银行经营更稳健,有利于整个银行体系保持稳定。全能银行不仅可以利用内部补偿机制来稳定银行的利润收入,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一机制增加向客户提供最客观的可行性建议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怀特在1986年的研究表明,“1933年银行法是对一系列确实存在但被曲解问题的过激反应,这些问题实际上只涉及数目相当小的一部分银行。”这是因为,美国在1930年至1934年宣告破产的银行占当时银行总数的26.3%,但其中207家从事证券业务的只有15家宣告破产,所占比重为7.2%,远远低于其他银行破产的比例。即使从破产的15家从事证券业务的银行来看,从事证券业务也不是其破产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在证券业务上的投资仅占其总资产的很小部分,通常在10%以下,而且这些投资的总额如果与美国银行业资产总额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显而易见,把商业银行参与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活动作为30年代大危机的主要原因,说服力不足,所谓全能银行导致危机的说法可能是一种误导。

三 中国银行实行分业制的历史原因分析

1993年以前,中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商业银行是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之初的主要参与者之一。1980年院下达了<<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时规定>>,提出“银行要试办各种信托业务”,同年中国人民银行下达了<<关于积极开办信托业务的通知>>。各家银行陆续以全资或参股形式开办了大量金融信托机构。1990年和1991年,上海证券和深圳证券相继成立。银行在证券市场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表现在资金、技术、人员和组织管理的支持。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从事的主要业务是企业证券的发行、代理买卖、和自营。

1992年下半年开始,社会上出现了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银行大量信贷资金通过同业拆借进入证券市场,导致了金融秩序的混乱,因而从1993年7月开始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首先在1991年11月通过的,<< *** 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银行业与证券业实行分业管理”;随后,1993年12月<<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国有商业银行“在人财物等方面与保险业信托业和证券业脱钩,实行分业经营”;1995年5月1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此作了更具体而完备的规定。

资料搜集和实际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实行分业经营的主要缘由,来自于1993年之前混业经营实践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危害。自九十年代证券市场形成发展以来,银行体系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资金运用问题,即相当一部分银行通过其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将信贷资金和同业拆借资金挪用,投放到证券市场或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助长了投机行为和泡沫经济,增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助长混乱不当行为,影响银行信誉和形象。但造成危害的关键原因并不是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而是商业银行利用其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进行的信贷资金、同业拆借资金转移投机。

四 发展全能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变的步伐需要加快,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行为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谋求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发展全能银行是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要求。与西方主要国家全能银行的业务范围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局限在相当狭小的范围之内。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1) 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存款、、结算、票据贴现等);(2) 部分投资银行业务(局限于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 *** 债券,买卖 *** 债券等);(3)部分保险业务(限于代理保险业务);(4) 外汇业务;(5)国际银团 。西方全能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1) 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存款、、结算、票据贴现等);(2)投资银行业务;(3)对工商企业持股;(4)证券经纪业务;(5)信托业务;(6)租赁业务;(7)保险业务;(8)财务顾问与咨询服务;(9)外汇业务;(10)国际银团;(11)旅游和广告服务等。业务范围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并进一步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无力与西方全能银行相抗衡,甚至在国内金融市场上也难以应付外资银行进入而造成的竞争压力和冲击。

2 发展全能银行有助于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比例过高,证券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比例偏小。目前,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结构来看,信贷资产、投资与证券类资产、其他资产的比例为77:3:20,而且在信贷资产中有70%的投向了国有企业。显然,在当前国有企业尚未完全走出困境的情况下,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剧增,经营效益下降。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全能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由上文所述的全能银行的优势来看,改革商业银行发展全能银行必将对降低金融风险起显著的作用。

3 发展全能银行有助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改革的一大难点。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支持,重点在于为国有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和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全能银行可全面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掌握企业资产状况,调整结构,减少损失,对银行和企业来讲都有利。 4 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变。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到1999年7月中旬,上市公司总数已突破900家,市值达到2.8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必将凭借其较高的资产收益和便利的融资条件,与商业银行争夺金融。这必将造成商业银行资金分流,减缓信贷资产增长速度,并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获利空间趋于缩小,风险增加。传统的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的转变成为必然。

五 我国发展全能银行的战略选择

从整体上看,实行全能银行需具备以下条件:第一 商业银行要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兼顾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统一;第二 要有健全的市场体制,不仅有完善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信号能灵敏及时反映市场供求,而且拥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三 完善的法律环境和健全的法制体系;第四 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和有效的金融监管。

结合中国目前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的转变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然后,选择试点逐步推行全能银行;最后,全面转向商业银行。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区别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

分业经营则是指金融机构仅从事一项义务。

一般认为,金融业可以看作是主要由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小行业构成的一个大行业。如果金融业内的经营者只在单个小行业内经营称为“分业经营”,即商业银行只从事商业银行业务,证券公司只经营证券业务,保险公司只经营保险业务。

人民币升值或贬值会带来什么影响?

业内有人戏称朱孟依为“朱老农”,不仅因为他有大量的土地储备,盖了数百万平方米的房子,还因为他几乎从不在公众前露面。他做事亲历亲为,性格中还有一种业内人士称之为“商业信念”的“犟”。朱孟依的下属都对他有种敬畏感。他有时认真得可怕。譬如珠江绿洲开发前期,由于这是以合生创展品牌打入京城的第一个楼盘,老朱甚至在餐桌上都不断和在人讨论户型设计稿,“那架式,反而他像是一个来打工的”,他身边的人回忆道。“苛刻”也是朱孟依身边的员工对他的评价。“他经常因为对员工工作不满而发脾气”。朱孟依,1992年与人在香港共同创办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HK0754。2003年,合生创展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资产总值过80亿元的香港上市公司。“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朱孟依似乎深谙这一道理。他引领合生创展在广州城纵横捭阖后挥师北上,一口气在京城拿下数幅大地块,全国性品牌由此树立;而他的低调作风,又为其性格抹上一层神秘色彩。

1980年代中期,在老家广东丰顺县城,20岁出头的朱孟依凭借着敏锐的见识、独到的眼光,挖到了第一桶金。那时丰顺县城商业刚刚兴起,不少人都去摆摊做生意,朱孟依想:要是能够将摆摊集中在一个地方,既热闹又方便。于是他去找镇,提出由他出资建设商业街,只要求将业主租金提成。他拿到了“订单”。

朱孟依的市场洞察能力以及善于利用,使得他很快在广州扎下来,而且是深深地扎入土地之中。早年,他以低廉价格抢先一步在当时尚属偏僻的广州天河区购买到大批农田。这种抢在他人之前数年拿地的做法,令合生创展此后仅土地资产即呈数倍乃至10数倍级增长。事实证明,朱孟依早年那些偏僻、地价低廉的地块,数年后成为了城市扩张的中心区域,如广州的天河东圃、番禺等。

朱孟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商机。2000年,朱孟依利用为广州九运会铺设数据传输网络工程的机会,而朱自己前后投入不超过两个亿。

朱孟依热衷于做大型地产项目,并且远远走在别人前面。顺着市政发展的方向,向东向南不断开发,是朱孟依在广州取得成功的关键。1993年,他在天河动工开发大型商住区华景新城;1994年建暨南花园;19年开发了愉景雅苑和骏景花园。到目前为止,合生创展在广州开发的项目超过了16个。另外,合生创展还将触角伸到北京及天津,分别开发了北京珠江骏景花园、天津珠江温泉城等7大项目。合生创展集团在广州开发完成的项目中,一些项目的面积超过了200万平方米,其在天津开发的珠江温泉城据说面积达12平方公里。合生创展预计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

合生创展在广州一个城市的开发规模,就相当于万科在全国五大城市开发的总规模,而1998年、1999年,合生创展仅在广州一地创造的利润就超过了万科在全国五大城市创造的总利润。 精明的朱孟依早早地意识到资本市场的力量,由于私营企业、尤其房地产企业一直无法在内地上市,从一开始他就在香港成立公司,为以后上市作好准备。19年,朱孟依在百慕大注册成立受豁免公司。1998年5月,合生创展(HK.T54)在香港上市。每股2.7元港币,发行2.5亿股,筹资6.7亿元港币,其中朱孟依个人持有上市公司63.75%的绝对股份。截至2001年底,合生创展的总资产已达56亿港币,净资产25亿港币。

较早地解决了资金问题让合生创展抢先赢得了资本力量的支持。正是在1998年前后,合生利用资本优势,乘机储备了大量土地,项目开工面积大大增加。从1998年到1999年短短一年时间里,合生创展就有110多栋楼宇相继建成,其开发规模、销售业绩,在广州房地产业无出其右。2000年,合生创展旗下楼盘销售额占全广州市场5%的份额。一些业内人士估计,2002年,“合生系”的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

朱孟依积极吸引人才。合生系的高层人物,几乎都是朱从各个竞争对手处挖角而来。中国海外集团的项宾、万科集团前总经理姚牧民、万科深圳公司副总经理、恒基中国公司总经理谢世东以及广东城建集团总经理,都曾让朱耐心等待过许久。

从1993年起,合生创展投资的房地产项目中,70%的项目都与广东珠江投资公司合作开发,每次合生创展都是大股东,占有其中70%的股份。

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珠江地产只是朱孟依旗下内地公司珠江投资的一部分。

珠江地产只是珠江投资的开路先锋,除了进行积累,还锻炼人才,打开知名度。进行这种远景安排,对于一贯善于”购买未来”的朱孟依而言,再自然不过了。有充分的理由理解朱孟依下一个十年的全面扩张。他的胃口还远没有被填满:在上海,合生购买了1400亩;在深圳,合生拿到了300多亩;在北京,去年一年,合生就一气拿下北京5块大型开发用地,总开发面积达到27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在武汉、南京、西安等二级城市,合生也进行市场调研或成立分公司,全国范围大肆扩张的大幕已经拉开。 朱不但注重产业,对资本运作也颇有心得。1998年5月,合生创展(0754)在香港上市。每股发行价2.7元港币,共发行2.5亿股,筹得资金6.7亿元港币。朱持有该上市公司63.75%股份。截至2001年底,合生创展总资产已达56亿港币,净资产25亿港币。合生创展在资本市场的纵横捭阖,为朱解决了后顾之忧。

朱擅于抓住一切机会赚钱。2000年前后,朱利用九运会在广州召开,为九运会铺设数据传输网络工程的机会,而朱的投入前后不超过两个亿。

泰国留学中个别大学的中文项目是否是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结果是削弱外资对中国的投资。?这与第一个影响是有直接关联的。外资之所以大量到中国投资,是从现在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固定汇率来考虑的,如果升高人民币的价值,会使不少外资改变到中国投资的。

3、人民币现在升值不利于中国政治经济稳定 人民币升值表面上增加了人民币的购买力,也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但实际上却更容易掉进由于人民币增值而带来的经济繁荣脱离实际的虚幻陷阱。

贬值的影响:

1、进口会减少,以进口为主的企业,其利润会下降:因为进口货物时,须先用人民币到银行兑换成美元等外币,然后再从国外购买货物。人民币贬值后,相同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更少,所购买到的货物量更小,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使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降低。

2、出口会增加,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其利润会增加:人民币贬值后,出口货物所收到的美元,能从银行换回更多的人民币,利润会增加。

扩展资料:

有升有贬:

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最可取的改革思路。

2008年12月8号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种观点其实在本质上和汇改以来一直所强调的并无二致。但无论站在升值或贬值哪一方,还是高举维稳旗帜,各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和逻辑。

而2009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究竟将如何演绎,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一些经济学的理论,国内的货币政策及现阶段的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进行重点的分析。

百度百科-人民币汇率

请问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意味着什么?

我们这边的话对外汉语教师的待遇是和老师的能力挂钩的 所以 您可以了解下相关的老师工作条件

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是需要相关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资质的 这个是必备的条件 证书的话 其实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体现 如果有教老外学中文的能力 那证书的话 其实也没有这么重要 我们这边有系统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 帮助您承诺百分之百就业 包括在线 留校 赴外 国内等多个就业渠道 帮助您一站式就业哦

十大机构论市:趋势向好年内第二波上涨徐徐展开

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影响有弊有利:

一、从利的方面看升值和贬值:

升值:

1、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2、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3、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4、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5、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有利于产业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转移,有利于服务业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

贬值:

1、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

2、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从弊的方面看升值和贬值:

升值:

1、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2、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3、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4、将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中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

5、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贬值:

1、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2、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扩展资料:

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最可取的改革思路。

2008年12月8号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种观点其实在本质上和汇改以来一直所强调的并无二致。但无论站在升值或贬值哪一方,还是高举维稳旗帜,各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和逻辑。

百度百科-人民币汇率

2017最受欢迎的十大电梯品牌排行榜大全

券商策略

本周沪指上涨0.14%,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海通策略:A股趋势向好年内第二波上涨徐徐展开

当前A股估值处于底部,政策正在持续加码,年内第二波上涨徐徐展开。我们此前已从牛熊周期、估值、基本面等维度对市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A股有望迎来年内第二次机会。估值方面,对比过去5轮牛熊周期的大底,4月末和10月末时A股的估值、风险溢价、股债收益比、破净率等指标均已处于大的底部区域,详见表1.从基本面指标看,我们根据05、08、12、16、19年5次市场见底的经验总结,底部反转均伴随着五大类领先指标中三项及以上企稳,当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制造业景气度、汽车销售这四类指标已经回升,最近几月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也走平,基本面指标回暖确认A股在4月末和10月末形成的底部较扎实。

中信策略:新稳态渐行渐近三条主线逐渐清晰

在12月,预计“新二十条”优化过程中将逐步形成常态化防控的新稳态,房地产“十六条”等稳增长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将逐步形成经济弱势恢复的新稳态,新稳态渐行渐近,将夯实经济中期修复的基础;美元加息节奏拐点确立,国内货币政策集中发力,提供A股估值修复的支撑。当前市场特征亦表明A股中期全面修复的趋势高度明确,只是短期修复节奏有所放缓,当前正处于政策驱动的上半场,建议提高仓位,均衡配置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

开源策略:整装待发迎接A股曙光

(1)2023年宏观复苏路径研判。2022H2随着国内中下游企业生产、投资意愿逐步复苏,“有效供给”释放已逐步得到验证;2023年的挑战在于国内“增量需求”的复苏路径,即消费能力、消费信心的修复。背后的支撑逻辑有三:一是企业利润改善或带来居民薪资上修;二是疫情逐步缓解的设下,服务业就业、薪资持续回升;三是在“需求-投资”正向拉动下,CAPEX扩张将有利于进一步拉动消费能。(2)2023年市场流动性形势与趋势研判。市场剩余流动性修复逻辑仍将持续演绎。一方面,国内流动性驱动力正逐步增强;另一方面,海外流动性掣肘影响将趋于下降,甚至对国内流动性形成“正向反馈”。(3)微观视角:挖掘行业基本面“反转”路径与机遇。2023H1风格主线:成长与消费;2023H2风格或切换至:消费与周期。2022Q4~2023Q1我们基于三季报挖掘行业盈利拐点及预期拐点的机会;同时,中长期行业比较来看,我们挖掘那些:既具备生产/扩张能力,又具备生产/扩张意愿,甚至已经进行资本开支的细分行业。

兴证策略:顺势而为短期内关注国企央企的低估值修复机会

1)阶段性市场风险偏好收敛,带动市场资金向当前仍处于相对“人少的地方”、且有避险属性的国企央企等权重板块分流。2)近期各类政策、也密集催化。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易会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11月22日国常会要求“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随即央行于11月25日宣布降准0.25%,同样对权重板块形成催化。3)国企央企本身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存在估值修复的动力。截至11月25日,万得央企指数9.5倍的PE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4.3%的历史极低水平。

天风策略:风格大逆转?

1、从风格趋势的角度,低估值趋势占优的可能性较小。2、从风格轮动的角度,目前可能处于第三阶段的后半场了,后续可能可以开始关注一些成长方向,也就是重新回到第一阶段的机会比如:(1)11月大幅跑输的大安全(信创、半导体等)。(2)7月以来由于拥挤度过高(成交额占比大幅提升)开始调整的赛道方向,目前拥挤度终于消化到了比较低的位置,可以开始逐步关注了,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①成交额占比高,大多是短期兑现的充分条件,比如今年7月初,我们就提示了这个风险。②成交额占比低,不一定是买入的理由,还要考虑景气度趋势。③围绕“内需”2)国家安全体系长期投资机会,国防军工、通信、能源等领域中低估值且基本面稳健的龙头国企。

国海策略:如何看中字头的崛起?

国企改革相关概念股的超额收益基本出现在慢牛或熊市时期,企业在市场估值偏低时更易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整合重组资产,而在牛市时期国企改革概念则弹性较弱。一方面在于引进战略投资者、资产并购重组及整合上市易发生在市场相对偏弱时期,这一阶段大型国企可通过较低成本的并购重组,同时市场法资产价值评估也使得混改入股价格也相对偏低,因此国有企业更易在这一时期通过一系列改革与重组提升公司价值。另一方面在于市场偏弱时期行业轮动速度加快,市场缺乏明显的行业主线时,包含较多行业成分的主题概念投资往往表现亮眼,特别是央企往往具备逆周期以及高股息属性,易在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与分歧时凸显防御价值。

西部策略:今年的跨年行情与往年会有哪些不同

回顾2009年以来历年“春季行情”或“跨年行情”,推动行情的核心逻辑来自三个方面:1)年初信用冲量推动市场宏观流动性充裕,2)1-2月宏观数据真空期带来的盈利预期切换,以及3)对新一年政策的憧憬带来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受到2020年疫情带来的基数效应影响,2021年全年的经济和政策节奏都出现明显的变化,传统“春季行情”演变为11-12月的“冬季躁动”。信用拐点的出现叠加货币和财政政策前置发力,为“冬季躁动”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而更加关注分子端变化也使得市场更加关注11月业绩真空期的盈利预期切换。我们认为今年的“跨年行情”与去年相比虽然起点更晚,但是持续的时间与修复力度会更强,风格上也会更加偏向价值。

中金公司:流动性宽松下券商股具有阶段性超额收益重申券商板块推荐观点

本次降准释放5000亿元长期资金,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历史上看,流动性宽松下券商股往往具有阶段性超额收益,重申券商板块推荐观点。当前板块估值还是处于历史底部的位置,A股券商PB1.3倍,港股券商PB0.6倍。但是自2018年以来,证券行业的资产质量、业务结构、竞争格局、外部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板块存在一定的修复空间。外部流动性方面,2020年7月以来A股成交迈上万亿新均衡。同时,以全面注册制为代表的改革持续深化,以及对外开放不断加大,将进一步促进行业格局优化。当下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善以及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将构成券商板块持续的弹性催化。

中信建投:年末稳增长诉求提升风格或往稳增长链条相关板块轮动

年末稳增长诉求提升,风格或往稳增长链条相关板块轮动。部分省市专项债提前批已下达,央行再度降准。地产融资支持政策频繁出台,市场对前期“保项目不保主体”的悲观预期有所纠偏。“金融十六条”出台,国有大行纷纷响应积极授信超万亿,优质房企率先受益;叠加流动性边际宽松,推动稳增长链条基本面,尤其是银行地产悲观预期修复。复盘同处相似经济基本面环境、同为去库期的2011-2012、2014-2015、2018及2021年,整体四季度呈现的特征为逆周期资产明显占优,以四季度月度收益均值表现计,稳定类板块(地产银行公用交运)TMT(传媒通信电子)中游制造及可选消费。对应到今年行业表现上,同样在经济预期不明朗+当年高景气赛道景气预期基本反应背景下,短期风格或往“稳增长”方向轮动。从长期政策导向上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或将成为中长期投资主线。

什么是次贷危机

对于电梯,现在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普遍,需求提高的同时,对于电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电梯品牌排行榜吧!

  1、英国快客电梯(KUIKO)

快客电梯,欧洲著名品牌,全球十大电梯品牌之一,始创于1953年,快客电梯以英式乘客电梯、别墅电梯、观光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电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为核心产业,拥有英国伦敦、中国杭州、印度孟买三大制造基地、100多家协作企业,全球300多家主流房地产集团配套合作,产品畅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快客电梯自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广泛应用于重庆秀山火车新客站广场、陕西省西安监狱、贵州中央天街、天津荔隆商业广场、远创国际大厦甲级写字楼、保定天鹅湖小区、长春远创紫樾台、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兰州和平家盛商贸中心等国内重大工程项目。作为享誉全球电梯产业的领军品牌,位居世界电梯企业30强前列。快客电梯已成为全球最具价值、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是全球电梯工业领域权威品牌。

上榜理由:英国快客电梯以尖端的技术实力、卓越的产品品质、优雅的绅士风格、尊贵的英式管家服务在业内著称,并享有“百年高贵品牌”的美誉,为英国王室御用电梯品牌。

2、上海三菱电梯(SHANGHAI?MITSUBISHI?ELEVATOR)

上海三菱电梯经过30年的创业与发展,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电梯制造和销售企业之一,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多年在中国电梯市场保持领先,并从1993年起连续多年实现主要经营效益指标在中国电梯行业名列前茅。上海三菱坚持以顾客为中心,构建了“全面覆盖、纵深发展”的服务体系,在全国建立了七大区域、80家直属分公司、685家维保服务网点,营销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5%以上的区域市场。

上榜理由:上海三菱电梯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以及不懈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享誉全球,使其成为电梯市场名副其实的品质保证。

  3、美国奥迪斯电梯(OTIS)

奥的斯电梯公司是由世界电梯工业的发明者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先生于1853年在美国创立。160多年来,奥的斯电梯始终保持着电梯业界的领先地位,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制造、安装、维修、保养、更新改造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运输系统,是全球最大的电梯、扶梯及人行走道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其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从美国自由女神像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从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世界各国?20座著名地标性建筑中,有?12座使用了奥的斯电梯。

上榜理由:作为中国电梯业的领先厂商,奥迪斯电梯公司在中国一直以国际一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为中国客户提供着整套的优质产品和完善服务。

  4、日本日立电梯(HITACHI)

日立电梯成立于1996年1月15日,由中日双方共同投资建立。中方占30%的股份,日方占70%的股份,以中方为主进行管理。日立电梯主要生产和经营各类型电梯、扶梯、自动人行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等。创业以来,始终传承着“以技术贡献社会”的创业理念,通过高度的观、先进的技术和自主的事业,为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作出积极的贡献。

  上榜理由:日立电梯集产品研发、制造、销售、进出口贸易、安装、维修、保养工程服务于一体,广获市场好评。

  5、瑞士迅达电梯(SCHINDLE)

瑞士迅达电梯是一家以生产优质电梯为主业的公司,由罗伯特·辛德勒先生于1874年在瑞士创立,总部位于风景秀丽的卢塞恩,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Schindler是世界第一大自动扶梯生产商,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电梯供应商。目前迅达集团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多个控股公司,设立了一千余家分公司或分支机构,年营业额超过100亿瑞士法郎,每天全球有超过9亿人次乘坐迅达的电梯及自动扶梯。

上榜理由:迅达电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设计理念先进,注重安全、舒适和节能。

  6、德国蒂森电梯(ThyssenKrupp?Elevator)

德国蒂森是全球大型技术集团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卓越的地位。集团销售额超过534亿欧元,在全球70多个国家拥700多个企业,1,040名员工。蒂森克虏伯集团由五大分支——钢铁、不锈钢、技术、电梯和服务,构成三大主要业务领域:钢铁、资本货物和服务。蒂森电梯作为全球四大电梯品牌之一,是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下属电梯专业制造商,成立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在北美的市场上占有率第一。

上榜理由:蒂森电梯用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全球统一的设计理念和质量标准。蒂森电梯和中国的合作有很多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工品牌之一。

  7、日本东芝电梯(TOSHIBA)

日本东芝电梯株式会社(简称TELC)于2001年由株式会社东芝的内部企业“升降机系统公司”和原“东芝电梯株式会社”统合而成,成立了新的“东芝电梯株式会社”。统合后的日本东芝电梯株式会社建立了从升降机相关产品系统的开发到制造、安装、调试、维修服务的管理体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在亚洲地区的生产体制进行强化,通过事业和人才的国际化等相关活动,更加快速的展开全球化的集团事业。

上榜理由:拥有包括磁悬浮导靴、创吉尼斯纪录的世界最高速的电梯、层间距可自动调节的双层轿厢在内的一系列融合东芝尖端技术的电梯产品。

  8、芬兰通力电梯(TOSHIBA)

芬兰通力电梯是世界领先的电梯和自动扶梯供应商之一,为客户提供行业最先进的电、扶梯产品以及创新的保养和更新改造解决方案。通力在中国处于领先的外资品牌阵营,同时也是开发环保节能产品的先锋,是中国无此齿轮电梯的领导者,无机房电梯的开启者。通力进入中国市场十多年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已经成为中国电(扶)梯产业最大的供应商之一。拥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维保网络。在中国大陆承接了许多有影响力的项目,如: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国北京奥运村,中国首都机场扩建;上海虹桥机场扩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等知名的标志性项目。

上榜理由:通力拥有领先行业的技术和不断创新的精神,通力也是开发环保节能产品的行业先驱,长久以来以创新和领先的技术褒受全世界的赞誉。

  9、日本富士达电梯(FUJITEC)

富士达集团(富士达株式会社)于1948年由内山正太郎先生一手创立,作为电梯界屈指可数的专业厂家之一,是从事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立体停车设备等空间移动系统的全球性跨国企业。并于2003年和2006年相继独自成立上海富士达电梯研发有限公司与富士达电梯配件(上海)有限公司,由此在中国形成了以产品研发、制造、供应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服务格局。

上榜理由:日本富士达电梯凭借为全世界客户所称道的创新技术和优异品质,不断为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做出贡献,并因此赢得了"世界的电梯——富士达"的美誉。

  10、康力电梯(CANNY?ELEVATOR)

康力电梯经过19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电梯民族品牌近600家整机企业中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是国内最主要的电扶梯供应商之一。康力电梯公司在全国建立了85家分公司、3个海外营销分支机构,通过实行大客户营销策略,与大房地产商发展亲密合作关系,形成合作共赢的品牌效应,积极服务房地产相关企业,并在购、商业项目、轨道交通项目、海外市场、维保改造等后电梯市场继续发力。

上榜理由:自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以建树民族品牌为己任,企业、产品及技术发展稳步上升,达到了国内的领先水平,有些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梯使用注意事项:

1.电梯由机械和电气两大部分组成。如果日常不对电梯进行保养,电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如果电梯需要加油的时候而没有加油,就会造成电梯机械部件的磨损和破坏,使电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无法正常使用电梯。

2.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电梯用户为了减少成本、节约资金,找临时工或没有资质的公司做电梯维护保养,一旦出了安全问题连责任单位都找不到。如果是由电梯厂家或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维保的话,一方面维保技术和质量有保证,另方面一旦出了问题也有人负责。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关于2017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电梯品牌排行榜的相关知识介绍,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s://.to8to/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次贷危机概念

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模型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用20-30倍杠杆操作,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买投资房。这类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以上计算所用的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定义

次贷即“次级subprime 按揭”(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次级抵押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对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购买住房。

在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生意兴隆。即使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来填补缺口。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

次级按揭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没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之所以给这些人,是因为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不会产生问题;但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原因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在美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到电话账单,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者,简称次级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借款人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上出现亏损。(其实银行知道你还不了。房价降温,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们一手掌控的)

一个两个借款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市场通常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2007年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

美国第十大抵押机构——美国住房抵押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机构。

(1)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级抵押市场危机出现恶化迹象,引起美国股市剧烈动荡。投资者担心,次级抵押市场危机会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影响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进而损害美国经济增长。 但开始许多分析家认为,次级抵押市场危机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围,对美国整体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就目前看来,次贷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根据最新数据公布,美国已是第二季度GDP下降,且降了百分之零点五,这已宣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且预计美国经济还将继续低迷。

首先,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急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下,以及大量银行的倒闭,使得许多的企业的融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像美国的汽车三巨头就因为融资的问题岌岌可危,最后是美国的援助,暂时缓解了它们的破产危机,但是仍然面临风险。

虽然过去几个季度的实际情况也表明,尽管住房市场持续大幅降温,但美国经济并没有停滞不前。消费和投资增长抵消了住房市场降温的不利影响,并支持了经济的继续扩张,但是到了现在,人们才发现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要么失业,要么收入大幅下降,而前期的“象”实际上是整个市场库存的调整暂时掩盖危机的影响。

其次,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健,不乏继续增长的动力。 这是因为美国的各方面任然是世界最强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力任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当的时间内没有国家和组织能撼动;而且美国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像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就有效的缓解了当时的危机。

再从外部环境看,其他国家的境况并不比美国好到哪去,而美元仍然世界上最被信赖的货币,据最新数据显示,对美元的持有仍然在不断的增加,且呈现增长趋势,这也意味着美国的金融地位暂时无人能撼动。

最后,这次危机虽然不断的向其他经济产业蔓延,但整个世界都在积极的取措施应对,而美国金融体系相对成熟,市场发达,拥有各类对冲风险工具和渠道,这为缓解危机带来的影响提供了条件。

还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及时向金融系统注入大笔资金,增加流动性,降低了局部问题恶化引发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美联储在出手托市的同时还表示,将取一切必要措施,促进金融市场有序运转。货币当局的行动和决心应有利于平息投资者的恐慌心理,限制市场恐慌对经济影响的放大效应。

(2)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全球主要央行的银行家们一直在集中精力阻止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短缺,相继注入大量现金。不仅如此,美联储还下调了贴现率。这些努力初见成效,货币市场有所回稳。不过,很多债券产品特别是资产支持证券却依然低迷。除了担心信贷市场再次出现混乱外,目前中央银行家最担心的莫过于信贷市场动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般认为,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会受到最大影响。乍一看,美国经济并没有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非常强劲;商业支出看起来很活跃;工资增长很稳定;拉低消费者支出的汽油价格正在下降。但仔细分析起来,前景就不那么光明了。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撰文指出,二季度经济的强劲部分归功于公司库存调整等一次性因素,同期消费增长则急剧下降,有些地区消费者支出的低迷一直持续到了夏季。有数据显示,7月份汽车销售下降至9年来低位。更重要的是,美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房地产市场比很多人认识到的更加糟糕。7月份新屋开工的步伐大降,二手房销售连续第五个月下降,房价持续下跌。根据标准普尔发布的S&P/Case-Shiller 房价指数,在截止于6月份的过去一年里,美国10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房价下降了4.1%。

正在破灭的房地产泡沫使美国经济在8月份信贷市场出现动荡之前就已经变得比较脆弱,信贷困境使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因此,分析家们纷纷下调其对美国建筑业和房价的预期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摩根大通经济学家现在预计,到2008年年底,新屋开工的步伐还将进一步下降30%,平均房价将下降7.5%至15%。高盛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在未来几年里,房价还将下跌15%至30%。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更大的问题的是,影响房价出现两位数下降的因素对在房地产泡沫鼎盛时期消费者大举借债的美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持乐观看法的人从消费者支出的反弹中得到些许安慰,但这可能是一个错误。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违约率正在上升,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

至于对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家》认为可能也很严重。事实上,目前有很多人预计全球经济的强劲足以抵御美国的放缓,其理由是美国的经济增长已经疲软了一年多,但全球经济增长一直很强劲。《经济学家》称这种乐观可能低估了次级危机向其他国家的传递。传递的路线之一是金融蔓延,从加拿大到中国,全球都出现了投资次级债的损失。损失的广泛传播很容易被消化,但同时传播的紧张情绪和风险厌恶则不那么容易被消除。在过去发生的历次金融动荡中,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但这一次可能会有所不同,发达国家,特别是银行涉入美国次级危机很深的欧洲国家,可能更为焦虑。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得益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和经常项目顺差,可以很好地经受住投资者大举撤离的考验。而在欧洲发达国家,投资次级债的损失和投资者的紧张情绪可能会迫使银行勒紧腰带,削弱国内支出的增长。8月份德国反映商业信心的Ifo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降,消费者信心也有所下降。在8月份信贷市场动荡之前,欧洲央行曾发出将在9月6日例会上加息的信号。但从目前形势来分析,该央行很可能将等待一段时间。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可能产生心理蔓延,特别是房价的重估。尽管在美国不计后果向高风险借款人放贷的规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价的膨胀一直比美国更为严重,英国、西班牙等国更容易受到房价泡沫破灭的打击。

另外,《经济学家》还指出,全球经济抵御美国经济疲软的能力也不应被夸大。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必然将损害其他地区的经济。

(3)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现在我们国家头等的经济大事就是保增长,促就业。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从超过1.9万亿美元减少到1.8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但是,最让人没想到的是曾经一度涨到147美元的石油,甚至有人预测明年将涨到200甚至300美元的超高价,一路狂跌,先是点破70美元的大关,后又不断挑战人们的预期,破60,再破50,直到目前的40多美元一桶,而欧佩克也不断减产,现在已经减少原产量了百分之十二,而非欧佩克的产油大国俄罗斯也大幅度减产,短期内石油还没有上涨的迹象。 而且一度疯长的矿产价格也因为中国的制造业需求不足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编辑本段]次贷风暴之鉴

美国次级抵押信贷风波起于今春,延于初夏,在仲夏七八月间扩展为全球共振的金融风暴。虽经各国央行联手注资、美联储降低再贴现利率等干预措施,目前危势缓解,但其冲击波仍在继续蔓延。国内舆论8月以来已对此国际金融给予较高关注,2008年8月24日以后,又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报相继披露所持次贷债券数额新闻发生,更证明了中国在危机中难以完全涉身事外。

当前,准确估计包括三大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在次贷债券投资中的损失,恰如整体评估此次全球次贷风暴整体损失之原委,尚嫌为时过早。然而,以宏观视角细察此次全球性次贷风暴积聚、爆发、扩散之路径,已可总结出若干经验教训,对资产价格泡沫畸高、资本管制将去未去的中国正是镜鉴。现实表明,金融自由化在本质上应当是金融体制的进步,其中包括风险防范体制的不断完善。监管层、金融机构、房地产业等领域的“有力者”,均应加倍警惕资产泡沫,切勿以今日的快感换取明天的伤痛。

国际观察家在分析此次金融风暴时普遍认为,美联储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衍生品市场脱离实体经济太远、金融文化仍有欠提高,乃是此次金融动荡的三大原因。其中尤以第一条为甚。

在美国历时最长的经济景气结束后,网络泡沫破灭、“911”等因素,迫使美联储连续降息。没有理由指责这一经济刺激政策的总体取向。但在具体操作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仍有值得反思之处。其最初两年降息力度过大,真实利率有时甚至为负;此后虽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由1%上调至5.25%,美元仍处于长期的贬值阶段。以通胀指标考察,美联储在经历了初期的成功后,在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下半年,也曾出现月度CPI涨幅略高的情况,2005年9月甚至达到4.7%。美联储在加息上过于谨慎,应变迟缓,对于全球流动性过剩难辞其咎,更形成此轮金融动荡的根源。由是看来,货币当局正确判断形势并果断取措施,至为重要。

衍生品市场链条过长,而基本面被忽略,也使风险不断放大。美国的次级抵押信贷本始于房屋的实际需求,但又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而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与客户的还款能力相脱节,更多地基于房价不断上涨的设。在房屋市场火爆时,银行得到了高额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对房贷衍生品趋之若鹜。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则违约涌现,危机爆发。因链条过长,市场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管都变得相当困难;因中间环节多为“别人的钱”,局中人的风险意识相当淡薄。长链条固然广泛分散了风险,但危机爆发后的共振效应可能更为惨烈。

次贷风暴还表明,纵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众层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种种报道表明,在美国申请次级抵押的信贷者中,许多人甚至不知何为复利,亦不会计算未来按揭成本,但仍然兴致勃勃申请了自己本无力偿还的房贷,住进自己本无力购买的房屋。如此行事者大有人在,然而,大众性癫狂永远无法战胜市场涨跌无常的铁律,泡沫的突然破裂必然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创痛,首当其冲者正是误入泡沫丛中的弱势群体。

此轮次贷风暴还对现有美国金融体制提出了诸多挑战。可以想见,从长远计,危机必然成为市场革旧布新的重大契机。而美国监管当局应对危机的举措,也当在治标与治本的双重意义上给予更多关注和解读。7月18日,美联储伯南克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已对这些举措作了详尽阐述。其核心是保护市场正常运行,主要手段有二:一是法治,修订旧法,颁布新规;二是信息披露,打击金融机构向购房者、债券投资者欺诈兜售的行为。另一方面,布什在其8月31日讲话中宣布,联邦住房机构将为那些陷入困境的者提供担保,使其以优惠利率获得融资;并表示,的工作是帮助购房者,而不是救援投机者,也不是救援那些明知没有能力仍然购房的人。市场指数涨跌并未成为“监管指南”,市场玩家意志无法左右货币当局,正体现了“远离华尔街”的基本原则。

由于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问题,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居民消费,2008年12月30日美国公布的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8,创出历史最低水平。同日美国公布的10月份SP/CS10座城市房价指数月率下降2.08%,为连续13个月下降,美国10月份SP/CS20座城市房价指数月率下降2.2%。如果情况不能尽快好转,上述数据将对美元的走势.同样美元的走势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如日元仍小幅回调。次日上午日元盘中最低跌至90.42,截止发稿时(2008年12月31日),日元波动在这一最低价格附近。2008年12月30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欧元区GDP面临下行的风险占主导地位。

2008年是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财经》曾于6月下旬出版前马来西亚央行高级官员及香港证监会前沈联涛先生有关专著,用意即在从邻人血泪中吸取经验教训。相较亚洲金融危机,此次全球次贷风暴对中国既为再度警醒,又在时间和案例的层面更具贴近性。由人民币的巨大升值压力为本,中国面对的资产泡沫只会更为庞大,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风险估值过低、风险防范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今天的“理论者”如何以“新兴市场”、“人口红利”等种种说法自我宽慰,清醒者没有理由不考虑未来的风险代价,未雨绸缪已再不可拖延。不独如此,随着60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中国外汇投资大规模出海蓄势待发。次贷风暴警示对于未来“走出去”的战略安排亦是意味深远。

实际上最主要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主义以及其经济学理论是以人性趋利的基础提出的,同时又放大了人性的消极面,这就助长了这次危机发生的危险,这是资本主义的弊端,且无法克服,所以我们国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要借鉴教训,用共产主义的框架来整合西方的经验,发展成适合人类长远发展的新体制。

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在眼前的全球性次贷风暴对中国人可能是件幸事。认真体味此次风暴之教训,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危机的在中国生根发芽,在未来引起无穷祸患。